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毕腊英家庭和晋城城区刘平贵家庭荣膺殊荣,向她们两户家庭表示祝贺!
一次一市两个家庭同时上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家庭文明建设取得的斐然成绩,是我市扎实有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硕果。
毕腊英,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从1992年起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义无反顾走上捐资助学、助教之路,近30年来默默无闻的辛勤操劳,毫无怨言地奖励680多名优秀教师,资助1000余名贫困生完成学业,由她资助的多名大学生先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刘平贵,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地地道道的一位农民。2010年夏天的一场特大暴雨,把乡亲们存放在她家面粉厂的76万斤小麦全部泡烂发霉,倾刻间改写了他们全家的命运。但刘平贵夫妇“欠什么都不会欠恩情,亏什么都不能亏良心”,受尽千辛万苦,用良心坚守诚信,更要用爱心来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两个家庭的共同特点就是坚守信念,诚信为本,以无私奉献的胸襟和感恩乡邻回报社会。她们的大爱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褒奖,并在2015年10月,“诚心夫妻”刘平贵、李继林获得全国道德领域的最高荣誉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十八大党代表毕腊英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两人又同时站在了一个领奖台上。
勤朴家风的熏陶培育了文明家庭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从1986年父亲第一次资助晋城鲁村的王会云开始,毕腊英耳濡目染,在父亲言传身教的感染下,父女废寝忘食没明没夜的磨粉喂猪资助贫困生上学。1992年父亲遭车祸身亡后接力助学20多年,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帮助了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奖励更多的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辛苦了自己,但她却累并快乐着。受父亲影响,她的丈夫、女儿非常理解她,更全力支持她,一家人和睦相处,非常幸福。刘平贵夫妇秉承勤劳俭朴好家风,在极度困境中,丈夫和女儿外出打工挣钱买麦偿还众乡亲,粮食不在良心在,节衣缩食历经艰辛,以自己的真情感动了相亲,书写了一曲诚信经营,服务乡邻的动人乐章。她们两个家庭勤朴的家风和慈善乐助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致富政策的惠及激发了文明家庭坚守善衷的不竭动力。毕腊英家庭、刘平贵家庭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春风沐浴下,兴办家庭养殖、加工作坊,通过辛勤付出取得了一定经济收入。但她们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毕腊英捐资助教20余年不间断,1995年7月1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她更是卯足了劲,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她总是说:“咱是共产党员,苦点累点不算啥,能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们上学,心里才充实、才舒坦。”刘平贵开办的面粉厂遭遇大灾之后,在乡亲们的无私帮助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红火。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感动着也更加激励、坚定了她们坚守善衷的信心和决心。被评选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是崇高的荣誉,更多的是责任,是鞭策,是要用良心坚守诚信,用爱心来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源源动力。
党的关怀和社会各界支持坚定了她们继续前进的勇气。毕腊英家庭和刘平贵家庭凭着自己的善行义举和诚实守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们的高尚品格获得了很多光彩照人的荣誉。毕腊英先后获得“晋城好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扶贫贡献奖”和山西省十大系列“公益功臣”称号;刘平贵还荣登“中国好人榜”、评为山西道德模范、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2013感动中国年度候选人等。成绩来之不易,是用勺子一勺勺舀出来的,是用良心一天天换来的,饱含了她们多少汗水与心血。荣誉代表着过去,但献大爱、讲诚信、守道义的家风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一如既往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传承崇善助人、信义为天的良好家风,引领建设更加和谐融洽的民风!
评论员:郭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