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三年寒窗苦,今日终应考。今天,我市有37500余名考生参加中考。本文借一名中考考生之口,帮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当前教育模式下的初中教育
今天我中考,除了有那么一点紧张之外,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期待着三天之后,我终于可从艰苦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再度拥有那份久违的轻松与自由。
初中学习是艰苦的,之所以艰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万人同挤“独木桥”——考重点高中。今年全市有37522名考生参加中考,重点高中晋城一中今年定向分配的名额增加,正常录取不到600人。不足2%的录取率,竞争必然激烈,学习也必然辛苦。
中考之时,再去回味我那艰苦的初中时代,重温陪伴我一起走过来的人和事,只想把那些温馨难忘的记忆留住,也期望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留下一些思考。
学习、学习、再学习,几乎是我初中三年的全部内容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父母报名让我参加了拓展训练夏令营,理由是:初中学习非常紧张,再也没有机会彻底放松自己了。小学六年我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自认为像我这样努力就已经很紧张了,所以,对他们说的“非常紧张”没有太多的认识。不过,很快从入学摸底考试开始,我就对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一直伴随了我初中三年。
入学摸底考,我全校排名第13。这个13产生了两种效应:对于父母来说,感觉我不是太拔尖儿,必须加倍努力;对于老师而言,我还是个苗子,需要重点培养。两种效应叠加下,我的生活是个什么样显而易见。
初一,生病不准请假。
初一的我经常生病,医生说是因为压力大,建议休息,但父母、老师意见很一致——不能请假,请假耽误了课怎么办?
2009年那个冬雪的早晨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那年冬天雪来得特别早,11月份就连下了两场暴雪。记得第二场雪下完那天早上,我有点发烧,想着不去上学了,可没等我开口,爸爸就抛出一句话:“不能误课,我送你。”雪太大,车开不了,实在等不及,我摔门走上了茫茫的雪地。天还黑,路上没有行人,雪能埋到我的小腿肚以下,我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一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小学时父母可没这么“狠心”,“生病请假休息”可是他们一贯的教育原则呀!走了快一个小时我才到了学校,发现同学们几乎全到了,原来他们的父母和我父母一样“狠心”。
初二,学习犹如初三般紧张。
从初二开始我们上晚自习,送饭成了学校一道别样的风景。晚上6点40分左右,家长们提着小饭桶从四面八方赶到学校,6点50分下课铃声一响,蜂拥而进,奔向各自的目标。休息时间为半个小时,有时遇上老师拖堂,留给我们的吃饭时间只有几分钟,即使是狼吞虎咽也不能保证吃完。后来,我家就改送包子了,那样的话,就算赶不上吃,上了自习,我也能偷偷地拿出来吃一个。老师要是正常下课的话,同学们就会互相品尝送来的饭,这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初三,考试+做题。
从初一开始,学校就提倡周考、月考、季考,但执行得不是太严格。初三,周考、月考、季考、期中期末考加上一模、二模、三模一并向我们“袭来”,考试真的成了家常便饭。周考你也许考的是全年级第一,月考有可能就跑到了10名以后,所以你必须时刻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种频繁的考试,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你经常体验从快乐的巅峰跌至痛苦的低谷的感觉。老师说这就是频繁考试的目的,让你们百炼成钢,等真正上了中考考场,也能如平时考试一般,处变不惊。
而为了保证所代课程能考出好成绩,各任课老师之间似乎不怎么沟通,布置作业也“赶集”,我们有时一晚上要做6份题。
老师,不怕苦和累就怕学生考不出好成绩
用“披星戴月”描述我们初中生的上学之路一点也不为过。冬天6点40分上学时,路灯还亮着;晚上回到家一般都在8点钟,一些家庭已经准备上床睡觉了。夏天早上上学天已大亮,可晚自习又延长了时间,多数时间我们8点半才能到家,天也完全黑了。
用“披星戴月”来描述初中老师的工作之路更不为过。因为,早上老师要比我们早到半个小时,晚上老师还要迟走半个小时。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包括老师利用晚上的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那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所以说,老师比我们更辛苦、更累。
不过,我感觉老师似乎根本不怕苦和累,他们怕的是我们怕苦、怕累,厌倦学习。为了调动起我们足够的学习劲头,学校的家长会开得比较勤,而且时间一般都在三个小时左右。家长会上,小组长要介绍组员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最近表现,老师则提出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具体办法。而为了把每一次的家长会开成功,开出成效来,老师往往要准备好几天。
为了每个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老师很多时候比父母都关注我们的点滴变化。记得去年的一次考试,我考得非常理想,老师就迫不及待地给我爸爸发了条报喜的短信,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后来一次考试我退后了几名,老师短信的内容就成了:不理想,差距大,要好好找原因。我最怕考得不好的时候被老师找谈话,那谈话比打你一顿还难受,让你不努力都不行。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曾经因为考得不好被老师找去谈话。而老师不是永远都摆着一副严师的样子,有时,我们进步了,老师就会带我们去公园玩,还奖励吃肯德基,那份“荣耀”可是每个学生都向往的。
父母,是我学习的坚强后盾
为了我能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初中三年父母亲可谓是全力以赴,这主要表现在爱、严、累三个字上。
爱,体现在生活上。从我上初中开始,妈妈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为我做饭,从中餐到西餐每周几乎不重样。晚上,总是等我睡下了父母才睡。上晚自习需要送饭,他们雷打不动保证我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初二以后,随着学习日渐紧张,由于睡不醒,我老绷着个脸,还莫名其妙地发火,成了家里的“惹不起”,父母没有过多地计较我,而是宽容了我的不懂事。
严,集中体现在控制我上网玩游戏上。网络游戏在大人们眼里犹如洪水猛兽,为了保证我不至于因为玩游戏成瘾而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我的玩游戏时间一再作出调整。初一,规定一周玩两个小时,初二减到一个半小时。初二下半学期,了解到一个同事的孩子上初三后就不玩游戏了,父母当下就给我规定上了初三不准玩游戏,而且真的坚持得非常好,到现在我也没有玩过游戏。有时,上网查资料也要经父母同意给开了电脑(因为有密码)才能查,但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
累,是指父母的心累。初三下半学期,我又和刚上初一时一样,经常生病,不是脚疼就是嗓子疼、咳嗽。医生说是因为压力大让休息,可哪敢休息呀,同学们都在百米冲刺呢!生了病我着急,父母比我还着急。有一次我都睡下了,听他们还在悄悄议论,妈妈说:“起早贪黑受点累不怕,咱就怕孩子生病耽误了学习,快点考试吧!”
万人同挤“独木桥”,初中学习怎轻松
人们把高考比作挤“独木桥”,而时下我们晋城的中考更像挤“独木桥”。因为人们普遍信奉这样一个道理:考上了好高中就能考上好大学,考上了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为了争夺那点有限的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即便是百里挑一这么低的录取率,还是牵引着成千上万名学生艰苦学习了三年,而我只是这庞大队伍中的一员而已。
其实,比起这个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我都不能算是最辛苦的。一些同学平时晚上写作业要到11点,初三要写到12点。有的同学父母还给他们找了家教,下了晚自习直接被父母送到家教家,回到家就10点多了。我的一个亲戚所在的农村中学,学生上晚自习要上到11点,早上5点多就要起来做操上早自习。到了初三大部分学校一周只休息半天,这半天时间父母允许我出去打会儿篮球,但很多学生却被家长管得仍在学习。一个要好的同学我每次叫他出去玩都说父母布置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后来一个经常出来玩的同学也不出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便很难找上玩的伙伴了。
初中学习生活本来应该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却被冠上了“艰苦”二字。但不管苦也好、累也罢,现在,我们终于走到了中考的大门前,正式接受检阅了。祝福我们吧,祝福我和我的同学有一个好成绩!(记者张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