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寺村村民张崇先
“我们这个广场在没有修建以前,是一条深沟,牛圈、羊圏和各种生活垃圾所在地,相当不好走,如果是下雨天,那人就得爬着过,垃圾污染很严重。2011年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我们拉土填平深沟,就地取材,用红石板铺成了现在的广场,在这个广场上活动冬季不滑,夏季不热,我们老年人在这里跳舞、锻炼身体环境好、感觉好、舒心、愉快。”7月5日上午,“街巷硬化走基层记者行”一行来到阳城县横河镇中寺村,采访中,村民张崇先对自己村里的街巷硬化工程赞不绝口。

典雅环保的原生态街巷道
中寺村位于阳城西南大山之中,距县城45公里,包括前寺、中寺、后寺三个自然庄,全村现有192户,481口人,2010年人均收入4589元。2011年至2012年,街巷硬化中中寺村综合利用当地河滩边、山坡边等处无人问津的河卵石、红石板、石条等石材,不断创新街巷硬化的铺筑形式,用红石片、石条、河卵石铺出了一条条构图新颖别致、典雅环保的原生态街巷道。

中寺村支部书记郝林瑞
郝林瑞说,我们中寺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又想把街巷硬化做好,我们经过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当地红石头资源完成街巷硬化任务,既为老百姓多办了实事,又体现了我们中寺的特色。
中寺村仅仅是横河镇的一个缩影,当前,阳城县横河镇充分利用当地的红石片、石条、河卵石已铺筑石板路、石头路等生态绿色文化街巷道21公里,真正将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打造成为了彰显古村特色、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文化底蕴的原生态文化工程。一条条“安全和谐路、生态环保路、风情民俗路、经济致富路”,反映出阳城县横河镇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横河镇人大主席李锁明
李锁明说,我们横河镇地处山区,条件比较艰苦,在去年到今年的街巷硬化中,镇党委、政府号召各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用石板、河卵石铺路,目前,用石板铺路17公里(其中,红石板铺路13公里),河卵石铺路4公里。
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之一,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阳城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两年共需完成467个行政村,2392公里(其中街道1279公里,巷道751公里,户道362公里)。2011年完成了249个非重点推进村和14个重点推进村,计263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完成里程1413公里。2012年还需完成204个行政村,979公里的建设任务,目前有40个行政村已完成建设任务,164个行政村在开工建设中,已完成建设里程499公里。

阳城县交通局局长王建平
王建平说,阳城县在街巷硬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实事求事,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比如,西河乡、东城办、北留镇等,在街巷硬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高标准,把管网、排水、煤气、绿化等统筹考虑,一次性到位;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乡镇,比如,横河镇、蟒河镇等乡镇,用当地的红石板、天然石板、河卵石等铺设了一条条原生态的街巷道。在工程质量方面,我们加强技术培训,印制了3000多份《街巷硬化施工手册》,在工程标准的准入上,严把施工队伍关,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开工时,先对路基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路基不能开工。对施工工艺、切割缝、后期养护等严格把关,加大监督力度,实行领导包片,技术员包乡镇等办法,对街巷硬化工程进行及时监督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完成全县街巷硬化工程任务的92%,预计到今年9月底能圆满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县街巷硬化总任务。(撰稿:李伟常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