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坚定不移”的总体要求,认真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靠前。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收支运行总体良好。但从财政收入月度环比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入不稳定性加剧,为此必须审慎看待当前我市财政经济形势。
前七个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9.3亿元
1-7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9.3亿元,同比增长32.2%,增收36.3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37.8亿元,同比增长19.6%,增收6.2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35.0%,增收14.6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34.3%,增收5.7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8亿元,同比增长43.8%,增支17.9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12.7亿元,同比增长41.0%,增支3.7亿元。
分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77.1亿元,增长30.6%;地税部门完成59.8亿元,增长33.9%;财政部门完成13.1亿元,增长36.9%;政策性退税-0.7亿元。
分县(市、区)看:按财政总收入规模排序,高平市26.8亿元、沁水县24.6亿元、泽州县23.5亿元、阳城县22.1亿元、城区7.2亿元、开发区4.3亿元、陵川县3.0亿元;按财政总收入增速排序,阳城县62.6%、沁水县46.2%、城区37.8%、高平市26.7%、开发区25.8%、泽州县25.6%、陵川县21.7%。按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规模排序,泽州县10.8亿元、高平市9.7亿元、阳城县8.0亿元、沁水县7.0亿元、城区4.9亿元、陵川县4.6亿元、开发区1.0亿元;按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排序,沁水县66.3%、泽州县63.3%、开发区58.8%、阳城县53.6%、城区41.1%、陵川县28.1%、高平市20.0%。
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1-7月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增速排名全省第一。1-7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32.2%,比上年同期14.1%的增速加快18.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30.1%的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超出全省16.2%的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5.0%,比上年同期16.9%的增速加快18.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32.1%的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超出全省18.2%的平均增速16.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排名均由上半年全省第三位前移至第一位。7月末全市财政收入增速加快排名前移主要原因为:一是上年7月份基数较低,当月完成额仅占上年全年的5.9%,导致今年7月份单月增幅达到52.1%,从而拉动1-7月份财政收入累计增速进一步提高;二是7月份市本级执行审计决定集中清缴入库以前年度预算收入1.78亿元;三是部分重点行业税收增幅超过财政总收入平均增幅,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传统产业中煤炭生产行业税收同比增长39.2%,增收26.8亿元,化工行业税收同比增长207.2%,增收1.1亿元,建筑业税收同比增长58.4%,增收2.1亿元;新兴工业中煤层气产业税收同比增长42.6%,增收0.5亿元,煤变油项目税收同比增长151.4%,增收0.2亿元;仪器仪表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824%,增收0.2亿元;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税收同比增长38.7%,增收1.1亿元,房地产业税收同比增长65.9%,增收1.9亿元。上述行业税收增收共计3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增收额的93.3%,有力地拉动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财政收入月度环比呈下降态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尽管财政收入波动相比经济波动有一定滞后性,但随着我市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其影响已逐步传导至财政收入。7月份,我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3亿元,环比上半年平均单月完成额22.2亿元减少5.9亿元,具体从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看:7月份增值税当月完成7.6亿元,环比上半年单月完成额8.7亿元减少1.1亿元;企业所得税当月完成2.8亿元,环比上半年单月完成额7.7亿元减少4.9亿元;营业税当月完成1.5亿元,环比上半年单月完成额1.6亿元减少0.1亿元。尽管上半年财政收入特别是企业所得税中存在较多的非即期因素,但上述数据说明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我市财政收入影响已逐步显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加快居全省第一。1-7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43.8%,比上年同期39.7%的增速加快4.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43.2%的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超出全省30.6%的平均增速12.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继续位列全省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全市坚决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民生财政建设步伐,着力支持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体分功能科目看,教育支出增长4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0.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52.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3.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5.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增长63.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增长58.7%、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增长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