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以来,位于山西晋城市的5A级景区皇城相府进入新一轮旅游旺季,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了2000人次,周末更是达到了3000人次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记者看到,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周边各地的旅游车队,一拨接一拨来自天南海北的旅游团队进入景区,140多位导游被全部预约。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说:“每天晚上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都会看到“晋善晋美”这个广告,印象很深,皇城相府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把我们吸引过来了。”
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女娲补天、神农播种、禹凿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在境内都有实地可指。文化遗产有上党梆子、剪纸、刺绣、砖雕、面塑等。对此,近年来,人行晋城市中心支行旗帜鲜明地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投入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为6.35亿元,较年初增加1.56亿元,增长32%,增幅较各项贷款增幅提高30个百分点。在金融的大力大力支持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该市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91亿元,增长19%,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增速高出GDP现价增速11.6个百分点。截至今年到6月末,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19万人次,同比增长124.03%;旅游创汇收入1632万美元,同比增长408.68%;接待国内旅游者718万人次,同比增长52.8%;国内旅游收入60.71亿元,同比增长76.84%;旅游总收入61.76亿元,同比增长78.86%;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据了解,为积极支持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该中支结合晋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和现状,与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晋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意识,建立适合晋城文化旅游产业特点的信贷机制,突出支持重点,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签订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有10次。如2010年12月,在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晋城现场会召开期间,该中支就与市银监分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联合举办了晋城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签约仪式,金融机构与文化旅游企业签订重点项目贷款意向2.84亿元。
在人民银行积极窗口指导的作用下,该市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一批新的针对性强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晋城银行积极把中小文化企业列入服务范畴,2010年与嘉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洽谈,为其提供项目贷款900万元用于数字影院建设,填补了晋城市数字电影市场的空白,有力促进了全市电影产业的发展。去年,工商银行阳城县支行与阳城县文化局签署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二五”期间,该行将为全县文化企业提供包括存贷款、理财、结算、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一揽子金融计划,并为文化产业提供3000万元的意向融资服务。
近年来,随着晋城市大力倡导“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深度开发旅游资源,金融部门主动应变,积极向文化旅游业增加贷款,着力引导一批国有、集体煤焦企业纷纷投资文化旅游产业,仅2011年投资规模就超过21亿元。如泽州锦辰煤业公司累计投资4亿多元,打造了珏山4A级风景旅游区;高平市民营企业家程广瑞依托多年经营煤炭积累的雄厚资本,投资近2个亿开发了以“长平之战”古军事文化为主题的大粮山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