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导读] 以人为本,社会的一切创新和创造,都是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福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最好成果。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所在,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据,让230万晋城百姓真切感受到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社会的一切创新和创造,都是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福利,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最好成果。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所在,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据,让230万晋城百姓真切感受到身边的巨变。

2012年以来,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严峻形势下,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持续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林水利事业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倾斜,全面搞好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着力提高民生工程的质量和档次。1至9月份晋城市教育万面支出23.8亿,比上年增长26.1%;医疗卫生方面支出9.4亿,比上年增长47.6%;社保支出13.5亿,比上年增长19.4%。民生支出占全部支出比例由2011年的68.6%提高到73.3%,提高了4.7个百分点。

晋城市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业来抓

实施教育优先工程,促进均衡教育公平教育

(一)全力实施教育六大工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业来抓,先后启动实施了教育六大工程。一是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普通高中免学费教育希望工程,据估算仅此全市每年减免学生学费约6500万元,平均每个学生每年受益约1060元。二是启动实施了针对学前教育的花蕾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新改扩建幼儿园100所以上,今年计划完成34所,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三是校安工程,针对农村寄宿制学生上下学不方便的问题,在全省首家实施了校安工程,投资1600多万元,为全市300人以上的寄宿制学校配备了76辆高标准专业校车。四是教育重点项目工程,为缓解市区学校班容量过大和高中资源少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改扩建四所学校,这些工程完工后,将极大地缓解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五是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扩大中职助学金发放范围。六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二)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直是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我市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城区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推进了薄弱学校标准化改造,积极推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促进全市教学水平整体提升;通过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分配比例,严格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尽可能使更多孩子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大力推进助学工程。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教育补助政策,一是投入300多万元,率先在全省实施中职学生免住宿费;二是建立贫困大学生彩票公益金补助政策,资助标准为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三是对考上大学且家庭困难的学生一次性补助4000至6000元的政府扶贫助学金,再加上爱物奖学金、金秋助学金以及企业和单位出资的各项扶贫助学金,初步形成了立体式全覆盖的扶贫助学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打造设施设备完善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实施医疗提质工程让群众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基本的民生事业,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评价一个地区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从最基础的完善健康档案到建设大医院,从提高医保支付标准到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我市正在加紧构建一张基础保障有力、高端技术领先、设施设备完善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的医疗保障水平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广大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缓解。

(一)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经过科学考察论证,与晋煤集团合作在晋煤总医院的基础上扩建晋城大医院,项目于4月底奠基,目前已完成地探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医技精湛、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同时,投资1498万元对市儿童医院进行了扩建;投资8000多万元,对市二院住院楼进行扩建。这些工程完工后,将极大地完善和提升全市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全面提升诊疗水平。为让更多人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启动了市、县两级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工程,以市人民医院为核心,连接6县(市、区)人民医院的两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和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同时计划将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中心端与北京海纳医信公司的慧影远程医疗系统连接,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

(三)建立成熟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市扎实推进基础医疗保障工作,狠抓了城镇职工、企业职工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提标扩面工作,构建起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医疗保障体系。一是今年3月1日,我市再次提高城镇医疗保险待遇,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43万、25万,待遇水平居全省第一;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人均补助200元提高到240元;三是积极推广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在了全省前列,参合人数达153.16万人,参合率达98.84%,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了财政补助标准、门诊统筹保障水平、住院统筹保障水平、住院正常分娩定额补助、报销比例、住院补偿封顶线等六个提高,农民受益程度明显提高。

惠及民生,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福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底线民生”和“基本民生”更加稳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的目标,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必须搞好的“底线民生”和“基本民生”。围绕这一目标,我市通过狠抓就业、社会保障、民生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抬升了“底线民生”和“基本民生”的根基。

(一)千方百计促就业。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抓在手上,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通过狠抓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坚持以扩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最终实现了高就业率。截止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24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2.9%,下岗人员再就业5651人,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2021人。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全面推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保证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通过开发式扶贫,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脱贫致富,确保12.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二是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下拨临时价格补贴188万元,保证了12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三是提高了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每人每月提高3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月提高22元,保证了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四是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全市4万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增加工资207元。通过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和完善各类救助机制,确保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抓重点项目普惠民生。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民生热点问题,我市先后取消了收费站、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卡通、硬化20条市区街巷、新建16座公厕、主城区整体亮化、主干道改造提升、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万套、为低收入农村群众免费供应冬季取暖用煤,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建设完成,让更多普通群众从中受益。

惠及民生,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福利,晋城市坚持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到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上,确保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真正做到了民生工程只增加不减少、受惠范围只扩大不缩小、补贴标准只提高不降低,切实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晋城,我们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晋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努力建设“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会让市民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