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移民新村的三件烦心事——阳城县洎水新村

[导读] 洎水新村位于沁河东岸,毗邻阳城县润城镇镇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润城镇政府对因煤矿开采导致地面塌陷和房屋裂缝的大夫街、李街、西冯街、何庄、大安头、西尧、东山7个村进行整体搬迁。一个崭新的移民新村——洎水新村拔地而起。

洎水新村位于沁河东岸,毗邻阳城县润城镇镇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年来,润城镇政府对因煤矿开采导致地面塌陷和房屋裂缝的大夫街、李街、西冯街、何庄、大安头、西尧、东山7个村进行整体搬迁。一个崭新的移民新村——洎水新村拔地而起。

6月18日,记者走晋阳高速公路经过洎水新村时,远远望去,栋栋高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周围山环水抱,景色美不胜收。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移民新村的百姓该是心里偷着乐吧?但记者在与李街村几位村民聊天时,发现除了搬进新居的喜悦,村民们心头也有一些担忧和焦虑。

种地得跑20里地

记者下车欣赏洎水新村的美景时,无意中听见几位李街村民在议论种地的事,出于好奇,凑上前去了解。

“地肯定不能种了,来回还不够油钱。”

“种个地跑20里路,太不划算。”

“我家的地这两年就白白荒废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记者了解到,李街村有1100亩地,其中600多亩耕地,300多亩机动地。洎水新村距离李街村原址有20里地,而且都是山路,骑摩托车也得二十分钟,来回一趟仅油钱就得五六块。年轻人觉得不划算,六十岁以上的人根本去不了,这两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撂荒。

“村里没几户人了,山害也多了起来,种上玉米自己也吃不上多少,都被獾、野猪等祸害了。”村民梁志明说。

“当初搬迁时,镇政府口头承诺给村民解决种地往返的交通费,统一安排放置农机具的地方,现在这些都成了空头支票。”68岁的村民刘庆林说,因为距离太远,他只好把自家的1亩多地免费交给别人种了。

年近80的老支书潘西方舍不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坚持留守在故土,但他担心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改变,因为,按原先的规划,李街村的老房子今年很可能就要被拆除。

“现在村民上山种地,还可以在老房子里暂住,等房子拆了,种地可就真成了大问题!”潘西方说。

“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村民们希望,政府能出面帮他们尽快实现土地流转,让土地继续造福百姓。

村民就业是个难题

李街村原先有座村镇联办煤矿,村民大多在煤矿上班,煤矿被兼并重组后,村民就业空间大大缩小,回村种地又太不现实,这种不确定的状况,让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很是迷茫。

“原先煤矿能接收工人1800多人,现在整合后归了晋煤集团,只能接收400多人,大部分村民就业成了难题。”村民许国英介绍,村民大多没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

不少村民表示,移民新村的生活环境没的说,但处处都要花钱,生活成本要比原先高很多。原先村民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粮食蔬菜都是自给自足,现在一斤豆角就是2块,还不说水电暖等费用,对没有固定收入的村民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物业费一直由政府垫付,这也不是长久之事,但向村民收取的话,又多了一项负担。”许国英说。

村民就业难可以说是移民新村普遍存在的难题。大夫街村一位退休教师在和记者聊天中说,在新村要想过得好,需具备两个条件:“健康、有钱”。“住在这么美的环境里,没钱消费怎么过?没有好身体,连上下楼都是个问题。”

老年人住房成了愁事

李街村近900口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38个,年轻人搬进宽敞舒适的新房,老人们却为住房发起了愁。

老支书潘西方说,移民搬迁是政府为百姓办的大好事,新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相差无几。但老年人也切实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李街村的老人大多有两个孩子,按农村的习俗,孩子们结婚后都要分到独立的房产,和老人分房居住,这样既方便照顾,又互不干涉。原先在村里,大家都居住在一个大院内,基本没什么矛盾。移民搬迁时,都是拿旧房换新房,原先的一院房只够给两个孩子换两套房,加上装修等费用,村民大都把多年的积蓄花光了,不少人还有欠债。这样老年人的住房就成了问题。和孩子挤在单元房内住吧,生活习惯不一样,吃住都不方便;自己单住吧,又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再买一套房。何况新村都是楼房,身体健康的还好说,一些腿脚不便的上去下不来,下来上不去。现在不少老人都还暂住在原先的旧房内,但旧房其实大都成了危房,而且距离新村又远,子女们照顾起来也不方便。

“都说‘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村里的这些老人成了居无定所,怎能乐得起来?”68岁的村民刘庆林说。

“不能住老年公寓吗?”对记者的问题,在场的几位老人连连摆手:“住不起呀,老年公寓一个月需要500元钱,一家两个老人,一个月就是1000元,对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村老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老人们都说,希望能借鉴皇城村的做法,给老人统一建免费公寓,适当收点押金,产权归集体,让老人们也能享受到移民带来的新生活。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