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非煤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速 瞄准高精尖推进县域经济转型

[导读] 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按照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补的理念,集中力量主攻一到两个非煤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产业集群,推进县域经济转型。特别是“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明确了加快转型升级步

瞄准高精尖推进县域经济转型

“晋陶之所以落户阳城,主要是看中陶土和煤层气资源。这里有较好的陶瓷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已成规模,对企业做大做强极为有利。”晋陶公司副经理商兆峰高兴地说。晋陶陶瓷产业园是阳城县町店镇从四川省成功引进的一个大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170亩,分两期完成,一期投资2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投产运行。

像晋陶这样的大型陶瓷企业,阳城县在去年就引进了7家,延长了产业链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近年来,阳城县着眼于集群集聚,大力打造建瓷工业园区,目前该县已有建筑陶瓷生产厂家18家,拥有26条中高档陶瓷生产线,年产能力达1亿平方米,吸纳劳动力就业8000人,拉动就业6000余人,产值达20亿元;日用陶瓷生产厂家11个,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件,从业人员5500人。正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阳城陶瓷产业格外引人注目。

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按照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补的理念,集中力量主攻一到两个非煤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产业集群,推进县域经济转型。特别是“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明确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目标路径:在延伸煤、转化煤的基础上超越煤,通过自身改造创新、招揽知名品牌、引进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生产高精尖产品,打造现代产业升级版。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大会精神,突出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以园区集聚引领非煤产业发展,出台了《晋城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办法》,重点加快推进金匠电子信息工业园、北留周村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工业园、高平米山新能源绿色产业工业园、沁水煤层气工业区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孵化器、增长极和支撑点。

高平市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非煤产业集群,制订了《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园建设实施方案》,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高平市已初步形成以唐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为龙头,以融高太阳能、天坤特材、海诺科技玻璃微珠等20多家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产值占到该市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十二五”期间,该市将通过集群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全力打造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高平市还依托生猪养殖的传统优势,通过牵手雨润集团等大企业,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从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到沼渣利用、熟肉制品的完整产业链,“高平生猪”品牌也越来越响。

与阳城、高平一样,其它县(市、区)和开发区也积极行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上好项目,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开发区的高新技术、城区的商贸物流、泽州的装备制造、高平的新能源新材料、阳城的陶瓷和蚕桑、陵川的生态旅游、沁水的苗木花卉基地等非煤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凸显新优势。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