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樊氏兄弟和他们的展览室

[导读] 在阳城县东冶镇磨滩村随处可见这样的木制牌子,白底黑字,毛笔字工整地写着“展览室”三个大字并写着展览室的概况。跟随墙上挂着的自制的引路牌子,你会走进这样一家展览室:破旧的农家小院、简陋的展览室、淘汰家具制作的柜台、日渐消失的老物件、各式各样的

樊氏兄弟的展览室

在阳城县东冶镇磨滩村随处可见这样的木制牌子,白底黑字,毛笔字工整地写着“展览室”三个大字并写着展览室的概况。跟随墙上挂着的自制的引路牌子,你会走进这样一家展览室:破旧的农家小院、简陋的展览室、淘汰家具制作的柜台、日渐消失的老物件、各式各样的石头、栩栩如生的根雕。这就是樊氏兄弟的私人展览室。

樊氏兄弟的展览室场地是租用的,展品是以前收集的村民不用的老物件和自己采集的根雕、奇石,展览室以前是由哥哥樊立亮管理,现在弟弟樊立光接替了哥哥的工作。展览室所属的农家院子里虽然放着一个“一次一元钱”的牌子,但是樊立光很少收钱,大部分都是游客自愿给,即使不给樊立光也不介意。

2002年,樊立亮创立了磨滩展览室,那时侯他已经69岁。他创办展览室的初衷是教育子孙后代,希望后代子孙不忘本。最初展览室收集的是已经淘汰的老物件,大到犁铧、纺织机等大型器械,小到粗瓷碗、古钱币、煤油灯等日常用品。后来受到奇石名人候宝川的启发和帮助,开始收集根雕、奇石。现在这家展览室既有油灯、粗瓷碗、古钱等日用品,又有奇石、根雕等艺术品;既有文字、书画等作品,又有恐龙化石、玉石等奇珍异石,可谓门类繁多。当时樊立亮负责收集整理展品还充当简说员,仍在工作的弟弟樊立光就负责写大字。现在墙上还挂着樊立光写的磨滩传说、文化历史等。樊立亮年纪越来越大,最终在2006年把展览室交给了退休的弟弟樊立光。

樊氏兄弟经常去磨滩周围山上找根雕。樊立亮找到根雕后,给根雕去皮请污、雕刻、打磨、上漆,根雕就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樊立光制作根雕不上漆,只去皮清污,进行粗加工,使根雕保持最本真的样子。这些根雕都很便宜,只需几元钱,最贵的也不过几十元。

在门边显眼的位置有一摞普通的作业本,它们是樊氏兄弟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作业本都是游客留下的痕迹。最简单的写着“到此一游”更多的却是对两位樊老先生、对磨滩最真挚的祝福。游客不只留下了笔迹,还给展览室留下了展品。墙上挂的画,写的字大部分都是游客留下的。

对于未来,对于接班人,樊立光没有考虑太多,他说自己现在能干就努力自己干。他相信总会有人接过他的班。(牛彩彩)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