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沁水县县委书记范兆森主持召开四班子联席会议。会议围绕落实“六大发展”、谋划好明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研讨。沁水县县长原光辉,沁水县县委副书记李玉山,沁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柴守瑛,沁水县政协主席张桂春,沁水县县委常委郭沁林、梁云辉、李喜红、原健、霍卫星,沁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沁水县副县长、沁水县政协副主席等四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政府对2015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和项目计划盘子。明年政府将重点做好七项工作:一是以深化改革统揽全局,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以煤炭煤层气为主导,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扶持龙头基地扩规提质;四是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以提升幸福指数为重点,扎扎实实解决好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六是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全力维护全县和谐稳定发展大局;七是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沁水县四班子成员围绕省委提出的“六大发展”,结合前一段的调研情况,就明年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范兆森要求,省委提出要实施“六大发展”,既是省委对新常态的积极适应,又是对山西省情的科学解读。“六大发展”既是方法论,更是发展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好“六大发展”,沁水的经济工作怎么考量?总的要求是围绕“六大发展”,推进转型综改,完善“三大硬仗”,深化“四篇文章”,实现富民强县。一是要深化“四篇文章”。在“一城一带一圈一区”上,进一步理清概念,细化功能。一城上,形成近郊农业和服务业的功能区;一带上,以张峰水库休闲度假旅游、沁河古堡文化和现代农业为带动,形成互融互补的功能带;一圈上,以历山舜王坪生态旅游为龙头,以民居文化、红色文化为带动,形成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功能区;一区上,以打造煤层气总部基地为抓手,形成煤层气产业总部功能区。总之,要把“四篇文章”上升到更高层面、上升到一个功能区的概念上去完善和丰富。要科学调整行政区划。针对行政区划与沁水发展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着眼于沁水未来的综合发展,要思考和调整一些乡镇的行政区划,使之更加适应沁水的发展需要。要统筹布局基础设施。要着眼于四个功能区、着眼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在产业规划、项目摆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形成对“一城一带一圈一区”四个功能区的有力支撑。二要丰富“三大硬仗”。要聚焦发展什么,解决方向问题。我们不当掰玉米的猴子,要做移山的愚公,对已经形成的、能够支撑沁水未来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要咬定青山,坚定不移地抓下去。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的要求,持续做好煤炭产业这篇大文章。立足我们的资源禀赋和县情条件,工业转型主要方向一定要锁定在煤层气上。由于历史原因,沁水县原来是贫困县,城镇化水平滞后,发展空间很大,通过抓城镇化,释放更多更大红利。稳定煤炭基本面,打造煤层气和城镇化两个新引擎,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聚焦怎么发展,解决方式问题。要突出解放思想,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落实“六大发展”、办好沁水事情的工作中;要突出改革开放,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落实“六权治本”,以农村产权制度为重点深化涉农改革,以基础设施市场化推进民生领域改革;要突出转型综改,转型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思想,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咬住牙,静下心,有定力,解决我们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形成我们的优势;要突出生态发展,一方面继续涵养生态,加倍珍惜生态优势,同时要考虑低碳发展,形成工业转型、城市建设、农业发展上的生态理念;要突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确保安全。要聚焦谁来发展,解决主体问题。这几年,我们在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入的效应显著。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一定要以市场为主体,充分激活市场这个主体,吸引大集团来投资,调动民营经济来投资,激活民间资本来投资。
范兆森强调,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十二五”收好官,在“十三五”扎实干,用我们的付出和努力,让沁水在全市范围内,无论是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还是干部素质、精神风貌,都能自豪地讲“数我沁水”。(供稿:沁水县信息中心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