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村“两委”换届基本结束

[导读] 坚持“三个着力”力促平稳有序推进本报讯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基本结束。本次换届中,各地坚持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着力强化党的领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力促换届整体平稳、有序推进,全市没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基本结束。本次换届中,各地坚持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着力强化党的领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力促换届整体平稳、有序推进,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换届引发的群体性信访。

着力做好前期工作。我市坚持“先整顿后换届、先审计后换届、先选人后换届”,年初对137个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建立台账,市财政每村拨付5万元,全程跟踪、销号整改,开展集中整顿。去年8月份,集中组织对现任村“两委”成员进行届末考核、民主评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逐村进行分析研究,对“两委”班子的进退留转做到了心中有数。对全市2197个村和143个社区全部进行了财务审计,特别是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多和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村重点审计,审计中发现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及时处理,做到清清白白换届选举。针对农村精英人才流失、干部队伍弱化老化等问题,各地采取不同办法,把农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机关退职干部、回乡创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工青妇和两新组织骨干等纳入重点培养范畴,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整体提高了换届人选质量。

着力强化党的领导。各地在村“两委”换届中,按照“先支部后村委”的顺序,先选出党支部,再由党支部主持村委换届选举。换届之初,市委换届工作领导组编印了《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实用手册》,对党组织换届涉及的党章党规、政策文件、操作程序和常用文书进行规范,并设置了简明易记的“数字说换届”和知识问答,方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换届知识。支部换届工作中,推荐候选人时增加了乡镇党委推荐的环节;对推荐出的候选人初步人选,各县区普遍建立了党委联审制度,由纪检、组织、政法、信访、公安等十多家部门集体进行“全面体检”,确保党委把好第一道关,坚决把“十种人”挡在竞选的大门外;选举结束后,增加了对选举结果公示5天的要求,既体现了对党员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给党委工作增加了压力。村委换届开始后,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按照“三有三带”标准扩大选人视野,因地制宜推进“一肩挑”,提倡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年轻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和妇女参选,努力优化班子结构,确保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为确保换届工作忙而不乱、严谨有序,市县两级成立了强有力的换届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市县领导联乡包村责任制,各乡镇建立了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包户制度。先后对1万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着力营造良好氛围。为确保换届有序推进,各地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了换届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掌握选举动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对竞争激烈、选情复杂的重点难点村,派出工作组驻村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坚持力量下沉,公安部门确保“一村一警”,有力净化了换届环境、维护了换届秩序;司法部门保证“一村一个矛盾调解员”,有效化解了纠纷;纪检部门对10起农村干部违纪案件进行通告,开展警示教育,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贿选等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为换届营造了良好氛围。

通过换届,实现“一肩挑”的村占到21%,535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82名当选村主干;3059名妇女进入村“两委”,142人当选为村主干。目前,各地正在加紧开展新任干部培训、班子交接、村内组织和制度健全、遗留问题化解等后续工作,确保换出新气象,换出新干劲,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短评

新班子要有新作为

□张建华

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基本结束,可喜可贺。通过换届,全市农村“两委”班子结构有了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这将有益于新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换届结束标志着新的征程开始。广大农村干部要牢记承诺,勇挑重担,以新的姿态、新的风格、新的形象、新的干劲,带领群众创造新的生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起来不难,但是要烧得长久,烧得火红,却要费很大的劲,下不小的力。新班子面临着新的任务,肩上的担子很重,群众的期望很高,既要解决原来的一些遗留问题,又要面对新形势作出全盘规划。这就要求新班子要迅速进入角色,保持旺盛的开拓精神,从眼前着手,从长远考虑,走稳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正做得好,让人人满意,很不容易。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班子及各位成员要逐步兑现自己的承诺,以公正的心态,勤快的脚步,为民所想,为民所急,善于发现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得到实惠,从而赢得更多看不见的选票。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