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特色和问题

[导读] 在泽州县,巴公镇工业园区机声隆隆;在高平市,马村镇养老院欢声笑语;在阳城县,北留、润城两镇连起美丽乡村特色游线路……近年,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供气、供水、供热、垃圾处理以及卫生院、敬老院、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非农产业开

在泽州县,巴公镇工业园区机声隆隆;在高平市,马村镇养老院欢声笑语;在阳城县,北留、润城两镇连起美丽乡村特色游线路……近年,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供气、供水、供热、垃圾处理以及卫生院、敬老院、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非农产业开始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显现出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蓬勃朝气。但是,毋庸回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地也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日前,记者就普遍存在的问题,采访了市内有关人士,希望他们的见解,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思路。

建设中的泽州县南村镇新镇区。 本报记者 张理锋 摄

建设目标多元化

金村镇毗邻市区,近年来,市委党校、晋城大学等院校先后进驻,有力地带动了镇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但供水、供热和污水排放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制约了当地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事实上,我市大多数乡镇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城镇化要以工业化为支撑,逐步完善户籍、养老、医疗等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让农民逐步享受到市民的待遇。现在,很多乡镇通过建楼房、修马路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来推动城镇化进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巴公镇党委副书记田建刚说。

目前,在我市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产业转型、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发展则重视不够。有些领导注重县城、镇区建设,而抓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力度显得不足。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宽马路、高楼房,比规模,比档次,不太重视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在建设方法上,照搬城市元素,简单模仿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导致民风和民俗变异,乡土特色流失和地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城镇化包括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两方面内涵。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扩大等方面,发展质量主要表现为城镇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的建立、城镇管理的加强等方面。市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许纪庸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但城镇化建设不等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处理不好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就可能把城镇化搞成一次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跃进”,与新型城镇化目标背道而驰。”

就地发展效果好

还有另外一组数据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晋城是54.48%。全国非农户籍人口与城镇常住人口比相差17个百分点,我市则相差27个百分点。同期全国三产增加值占GDP的46.1%,我市该项比重为33.4%,比全国低了近13个百分点。综合这些数据说明,目前我市的城镇化水平不能算高。

“获得城镇户口的农民,理应享受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这是我们多数人对城镇化的理解。32岁的郭燕(化名)原是阳城县凤城镇周边的村民,镇区扩建后,她们全家搬进了回迁楼,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她目前最发愁的是没有就业出路。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逐步转移农民,让农民市民化。但实践证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却因为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市民化的进程滞后。

城镇化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化。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当前,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现代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正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阳城县的润城镇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美丽乡村游和农家乐打造成了农民增收的新来源。此外,我市不少乡镇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低,自然村庄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要注重研究探索山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老百姓如何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路子。高平市的野川镇通过移民搬迁和旧城区改造,努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业、新型工业及多种文化融合性产业,打造高平市的后花园。

发挥产业集聚功能

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发展产业经济,要围绕城镇化创造更多的财源。许纪庸说:“它不仅仅是扩大建制镇的规模,同时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其产业集聚功能,大力吸引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和落户,拉动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

泽州县的南村镇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蓬勃的产业优势为其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中,南村镇坚持将产业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精密铸造、光伏产业、建筑材料、机械制造、服装等行业,为外来落户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为推动园区化带动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南村镇立足实际,优化区域发展空间,不断加强区域功能整合,全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和铸造工业园区,促进技术产业向高端精品、集群配套、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打造铸造产业集群;在农业方面,打造食用菌产业园区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连线成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扩规模,增品种,提质量,努力建成我省南部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三产服务区方面,积极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以中原街为主的商贸区和连接两条高速路入口的物流区,大力发展金融、商贸、餐饮、汽车4S店、汽车维修等第三产业,以建设市区南部最大的商品流通和集散地为目标,发展物流业和货物仓储中心,为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完善的创业就业平台。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