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西广场、文体宫广场、阳电体育广场闹元宵精彩节目上演

[导读] 此次展演是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县(市、区)宣传部、市群众艺术馆承办,当天是由来自高平、陵川带来的社火表演。与往年传统社火表演最大不同,今年这些传统社火增添了许多现代元素。

3月4日,虽然气温骤降,但热情的市民仍一大早就来到阳电体育广场,把演出场地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兴奋地等待着广场社火表演。

此次展演是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县(市、区)宣传部、市群众艺术馆承办,当天是由来自高平、陵川带来的社火表演。与往年传统社火表演最大不同,今年这些传统社火增添了许多现代元素。

10点整,伴随着音乐声起,高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率先登场,来自野川镇的50位表演者手持仿真梅花灯,喝着节拍,舞出了多样的造型,舞出了节日的热情。野川镇文化站站长崔振贵告诉记者,野川镇的九莲灯与其他地方不同,他们将过去纸糊的花灯改为现今的仿真梅花灯外,还将传统九莲灯的步伐和现代舞蹈进行融合,在保留传统舞法的同时增添了现代感,舞步、节奏更好看、更鲜活。

九莲灯表演刚谢幕,来自高平市永禄乡的旱船表演热闹出场。只见10位“艄公”在前带领划桨引船,10位“乘船者”在后面迈着碎步,演绎出水面行船的场景。在艄公将船“靠岸”后,竟然和乘船者唱起了小调,将传统跑旱船与高平秧歌、说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这边还在回味来自高平社火的精彩之处,那边陵川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不隔”已经亮丽登场。“十不隔”《闹春》的表演者全部来自附城镇南马村,村民们用十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只见广场中心摆放一面大鼓,四周环绕着其他打击乐器,节奏紧凑有序,声调也由弱渐强,愈来愈热闹,而在这独特的节奏下,还新增舞蹈,以火热的颜色和欢快的步伐,表现出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昨日的展演还有马村花轿、河西推小车、崇文镇威风锣鼓等节目,现场鼓掌声、喝彩声持续不断。市民徐女士说:“今年的社火表演既有浓浓传统味,又有现代元素,十分精彩,看起来很过瘾。”

阳电体育广场跑旱船

跑旱船

阳电体育广场八音会

八音会

阳电体育广场跑驴

跑驴

极具晋城特色的社火表演在三大广场精彩亮相。 本报记者 李剑锋 关云 张文庭 摄

凤西广场——非遗展演精彩纷呈

□本报记者 田黎瑕 段雅琴

元宵佳节闹新春,处处洋溢着热闹喜庆。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八音会、上党梆子、泽州鼓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在市区凤西广场精彩登场。

昨天是农历正月十四,10点整,开场演出八音会《喜迎新春》拉开了非遗展演的序幕。随后,上党梆子《倒霉大叔的婚事》选段和《秦香莲与陈世美》相继上演,演员高亢明亮的唱腔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今年的泽州秧歌也颇具特色,四位非遗传承人告别了以往的改编剧目,采用传统表演方式为大家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小姑贤》,只见舞台上婆婆刁钻蛮横,儿媳温和柔弱,儿子胆小无奈,小姑子贤惠能干,四位传承人唱腔细腻、曲调委婉动听,整个剧情衔接有度、高潮迭起,最后小姑子从中劝解,一家人和美度日,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泽州秧歌吸收了上党梆子中的锣鼓经和民间的唢呐曲牌,整个演出没有弦乐,一气呵成,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文艺形式。我们这个节目中年龄最大的演员已经62岁了,现在愿意学习泽州秧歌的年轻人不多,希望今天的演出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秧歌这种传统戏曲表现形式,并传承发扬下去。”泽州南村秧歌剧团团长尚居庆说。

在凤西广场,记者还遇到了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州四弦书的传承人陈拴发,他正在准备表演四弦书《缝朵罗》。虽然天气寒冷,但他嘴里不停地在背唱词,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则打着节拍小声地和着。“我八九岁就跟着村里的师傅学习大鼓,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跟着泽州四弦书第三代传人袁小迷学习四弦书,虽然今年已经63岁了,可说书就和命一样,哪里有演出我就到哪里。”陈拴发老人幽默又风趣的四弦书让台下的观众乐开了怀。

两个小时的非遗展演,高潮迭起掌声阵阵。市民樊小屯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是老晋城人,就爱看咱这本地的八音会、四弦书,这两三天我打算哪也不去,就天天守在凤西广场看老艺人们表演。”

文体宫广场——综艺民俗表演点燃热情

□本报记者 商津津 实习记者 杨冰琴

3月4日上午10点,文体宫广场的闹元宵展演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城区的火凤凰艺术剧团带来了一场热闹红火的歌舞民俗表演。

伴随着“咚咚咚”的清脆鼓点,开场舞《鼓舞太行》登场亮相,表演者挎着红色腰鼓轻快地跳了起来,一下点燃了市民的热情,舞台立刻被围得水泄不通。台上舞得火热朝天,台下看得专注起劲。创意表演《锅碗瓢盆打炖》则体现了演员们平日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将简单的厨房用具演绎的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老年街舞《自由飞翔》节奏感强,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最终在一首精彩的歌伴舞《祖国万岁》之后,演出结束。

年近80岁高龄的张本顺大爷告诉记者,他一早就来到了文体宫广场,就是想占一个好点的位置,好好看看演出,热闹热闹。

火凤凰艺术剧团一位参演者说:“我们剧团从正月初六就开始排练。由于大部分演员经常在一起跳广场舞,所以节目排练比较顺利。今年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年参加春节文艺演出了。”

下午3点,文体宫广场又响起锣鼓声,跑驴、传统八音会等传统民俗表演相继登场。民间艺人们敲打着威风锣鼓,表情投入,时而激烈,时而欢快,早已守候在此的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3月初的天气清寒料峭,但高昂的鼓乐,精彩的演出,热烈的气氛,让现场观众久久驻足不愿离去。

上党梆子《法门寺》让戏迷大呼过瘾

本报讯(记者李广瀚)3月4日晚,迎新春上党梆子名家名剧展演为广大戏迷送上了梆子戏《法门寺》,长达4个小时的演出让现场戏迷大呼过瘾。

《法门寺》改编自京剧,讲的是发生在明朝的一起冤狱,最终得以平反昭雪,以主犯被绳之以法,男女主人公顺利结为连理的大团圆为结局。整部戏情节紧凑,跌宕起伏,行当齐全,舞台呈现丰富,是有名的群戏。

在4小时的演出中,张保平、吴国华、成静云、郑法根等名家表现出了深厚的艺术积淀,唱腔婉转,身段优美,将戏曲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让大家如痴如醉。姚卫老人今年63岁,从小就痴迷于上党梆子。自打知道今年的名家名剧展后,就让儿子帮他买票。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名角就是名角,唱得就是好,听了4个小时的戏,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次展演是市里给我们戏迷最大的福利。”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张志仁,副市长王维平与上千名戏迷一同观看了演出。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