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百微企业联盟里,有这么一群女子,她们爱学习、会合作、求共赢,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走在创业路上,绽放自己的美丽人生。
百微企业联盟,成立于去年10月,旨在为创业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创业信息的平台,实现中小企业抱团取暖求发展共壮大的目标。自成立以来,百微企业170多家会员得到了市人社局、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主创业热情高涨,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统计,我市2014年参加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女性共有51136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女性36527人,实现创业就业的女性19633人,其中255位创业女性已入驻我市7个创业孵化园区,带动就业734人,下面是几位优秀妇女成功创业的故事。
刘氏鸿运眉以创新求发展
学美发、办学校、开公司……50多岁的刘红梅坦言自己爱折腾、不认输,喜欢冒险、挑战和尝试一切新鲜的事物。
刘红梅是我市“刘氏鸿运眉”的创始人,自2014年8月在北京申请专利后,被广州国际商学院聘为专家讲师,经常到全国各地讲授纹绣技术。
“我的粉丝很多,因为我们公司不但有技术还有自己研发的色料,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加盟店少说也有500多家。”刘红梅爽朗地说。
“刘氏鸿运眉”是刘红梅结合近30年的纹绣技术经验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独创出来的,在实际运用中,刘红梅根据每名顾客的脸型五官选用不同的五行眉毛,得到了众多爱美女士的交口称赞。
“我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个体户,1987年就在阳城开起了第一家美容院,生意十分兴隆。”回忆过往,刘红梅侃侃道来,“可能是红火的生意让自己有点儿得意忘形,2006年,我决定把美容院开到晋城,并找到了5个合伙人,在晋城注册了红琳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拥有3个美容院。”
“那时候,事业刚刚起步,为了抓住市场,我才做出了这个投资决定。”刘红梅坦言,由于这个想法并不成熟,最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胜不骄败不馁。不服输的刘红梅并没有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停下脚步,她始终认为,事业只能往前冲,不能往后退。凭着一股坚韧的闯劲儿,刘红梅重新调整思路,通过外出学习参赛,用新潮的思想创办了“刘氏鸿运眉”,并注册了知识产权,成为一个美容品牌,让业界的同仁投来羡慕的目光。
“变化是立足生存之根本。有些事情,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好结果,但一定要努力坚持不放弃,人生到了谷底就会迎接另一个高峰。”谈到创业经验,刘红梅这样认为。她说她感激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一切,因为这些历练,才有了今天的蜕变。
九康食品的三次选择
“做企业最缺的是什么?资金、技术还是信息?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选择有时就是一场革命。选择对了,效益就来了。”高平市九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红这样认为。
1998年,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那时候,魏红在高平粮食储备库工作刚刚一年多,正巧碰上了这次改革浪潮。
“当时,高平粮食储备库也制定了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富余人员转岗分流力度加大,鼓励停薪留职、实行承包经营等。”魏红回忆道,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当时就毅然决然地带领11个分流人员成立了粮油经销站,负债经营,想着“民以食为天”,只要凭着良心做买卖,不怕赚不到钱。
经过几年的打拼,手头有了发展的宽裕资金,魏红又着手开始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粮油加工企业——九康面粉厂。
“面粉厂起名时,就想到9是数字里最大的,而老百姓‘食为天’,也是一件最最大的事,所以就起了‘九康’这个厂名。”魏红轻松一笑说,面粉厂从成立至今,一直坚持零添加剂,让大家吃得放心、舒心,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现在高平周边建有85个经销点,另外去年8月还在长治建了两个经销点,销售状况很好。
九康面粉在市场上立稳了脚根后,为了扩大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魏红又和股东们商量注册了“九康”蛋糕房,开始人生的第三次选择,打造自己的另一个食品品牌。
在位于高平市红旗商厦旁的九康蛋糕房,记者看到各色糕点有序陈列,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现在我们已开了两个店面,雇有26名员工。”魏红高兴地说,虽然当下经济形势不太景气,但我们的生意基本不受影响,一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除了吃正餐主食外,休闲时间还是喜欢吃些甜软的糕点,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二是在高平做了几年市场,“九康”有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质量是它的‘生命线’。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称心,我们严把产品选料、口味、卫生、营养、分量等各个关口。”临别,魏红满怀信心地说。
餐露洁在生活中寻找商机
“是不断的培训学习,开阔了我的思维和视野,使我的命运发生了转折。”餐露洁餐具消毒有限公司负责人崔丽萍说话、做事风风火火,颇有一股“女汉子”精神。
崔丽萍是土生土长的晋城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生意,倒过服装、卖过食品、送过液化气,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攒下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可是,由于整天忙生意,无暇顾及家务,老公孩子对她很有意见,家庭关系一度紧张。
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外面跑物流生意的弟弟花2万多元给她在太原报名参加了培训班。
“也就是那次学习培训后,我好像一下开窍了,对老公孩子有了耐心,生意也慢慢做顺了。”崔丽萍哈哈一笑告诉记者。2008年,在弟弟的帮助下,敢想敢干的崔丽萍先后跑到武汉、北京、广州等地考察项目,合计着把生意再做大一些。
“当时,餐饮业非常火爆,再加上自己的液化气站给饭店送液化气时积累了不少人脉,便决定加盟餐露洁餐具消毒,为各大餐饮酒店业服务。”崔丽萍高兴地说,随后,她便和老公在城区七岭店村东建厂开公司,干起了餐具消毒生意,为各大中小型酒店、餐馆等提供专业洗碗、消毒服务。
“尽管当下经济低迷,但我们的餐具消毒生意反倒比往年好,从去年10月份开始,由每月的12万套餐具的清洗量增长到了每月20万套。现在,我们厂共有30多人就业,为全市100多家酒店提供餐具消毒服务,效益不错。”崔丽萍骄傲地说。
几年来,崔丽萍一边忙生意,一边忙充电,一边觅商机。她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企业管理、财务相关的知识,不断优化管理方法。
在谈到企业发展时,崔丽萍指着厂房空地充满信心地说:“我计划利用原有场地,上一条干洗生产线,为各大酒店企业干洗桌椅布等用品,因为只有延伸服务才能锁定更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