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煤业盘活人力资源疏通改革“经脉”

[导读] “冗员多、包袱重、效率低”,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这些曾经得以规避的问题,如今成为横在企业改革路上的一大“绊脚石”,按照晋煤集团 “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赵庄煤业以“控制用人、合理用人、按需用人”为导向,以“满负荷、高效率”为原则,盘活

“冗员多、包袱重、效率低”,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这些曾经得以规避的问题,如今成为横在企业改革路上的一大“绊脚石”,按照晋煤集团 “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赵庄煤业以“控制用人、合理用人、按需用人”为导向,以“满负荷、高效率”为原则,盘活人力资源,疏通改革“经脉“,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一个月前,从赵庄煤业开拓二队转岗至瓦斯抽放二队的赵小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企业用工改革浪潮的一员。从之前负责撰写材料、全面预算管理、基层支部建设等工作到如今每天下井测瓦斯浓度、记录数据、排查隐患,虽同属一线,但工作性质、强度却有着本质区别。

“隔行如隔山,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体力上都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但既来之则安之,我还年轻,已经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小伟充满信心。

“解决了瓦斯问题就是解放了生产力”,今年以来,在强力攻关下,赵庄煤业瓦斯抽放量、抽采浓度、进尺都有了大幅提升。但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也需要更充足的人才力量,瓦斯“战线”急需新鲜“血液”。经过研究部署,该公司将开拓队组部分职工调入各抽采队进行瓦斯治理工作,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解决用工总量冗余和结构性缺员的问题,从而达到科学高效发展的目的。

据了解,在严峻市场形势倒逼下,该公司立足结构性冗员和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的现状,将把“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和“减员增效”统一起来,深入挖掘生产、管理、技术、后勤辅助等各个环节的减员潜力,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凸显“1+1>2”效应。

转岗职工需要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调整,接收单位更要优化岗位配置、搭建好成长平台。在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和小伟一批转岗走进瓦斯抽放二队的钻车司机杨飞,来到队里的第一天,他就与老机长吴新刚结为帮带对子。在每天的现场作业中,师傅老吴都会在旁边详细讲解3200钻机的各个操作部位、性能和常见故障,并鼓励杨飞亲自实践操作,尽快适应抽放工作节奏。

“不到一个月我已经能够单兵作业了,换一个工作岗位多一份新鲜感更多掌握一门新技术,对自己是一份历练,更是我们普通职工支持企业改革的行动见证。”杨飞说道。

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煤炭企业改革求变的必然选择。赵庄煤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海燕介绍:“今年以来,除了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岗位调整之外,公司逐单位逐岗位进行定岗定员定编,对长旷、长病、长假等职工进行摸排走访,逐步完善人员调配、转岗安置工作,尤其针对地面单位进行岗位重组,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从而降低成本,提升职工工作效率。”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