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志敏报道:去年,我市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缓中趋稳。据统计部门初步核算,全市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040.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
去年,是我市建市30年来经济运行最为艰难的一年。受煤炭等主导行业需求不旺、价格下跌以及产业结构单一、质量效益不高等深层次矛盾影响,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多数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在此极为不利的经济大环境中,我市仍然取得不俗的成绩。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粮食总产量96.2万吨,增产31.8%,为历史上第2高产年。畜牧养殖方面,生猪出栏199.2万头,增长7.5%;羊出栏40.9万只,增长13.1%;家禽出栏1093.1万只,增长29.6%;猪牛羊禽四种肉类产量17.1万吨,增长8.5%;禽蛋产量7.9万吨,下降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年回落4.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六大行业呈现出“三增三降”,煤炭、煤层气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0.3%、7.3%和4.5%,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2个、0.6个和0.4个百分点。冶铸、电力和化工行业分别下降4.6%、4.8%和2.7%,分别影响规模工业下降0.2个、0.4个和0.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有增有减,原煤(规模企业)8791万吨,同比增长8.1%;化肥(折纯)261.8万吨,增长0.2%;煤层气31.5亿立方米,增长5.5%;发电225.9亿千瓦时,下降3.1%;焦炭45.4万吨,下降15.5%;生铁364.2万吨,下降2.1%;钢材301.2万吨,增长0.8%;铸管产量56.3万吨,下降20.4%;铸件产量19.0万吨,下降5.1%;水泥223.5万吨,下降5.2%;矿山专用设备5.2万吨,下降12.1%;金属切削工具474万件,下降22.3%;光电子器件11.2亿只,下降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完成44.0亿元,下降21.1%,降幅较1-11月份扩大15.3个百分点。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5.1亿元,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8亿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乡村消费潜力有效释放,城镇消费趋于稳定,乡村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1亿元,增长27.2%;城镇市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3.7亿元,增长1.9%。网上消费活跃,新兴业态发展较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单位网上分别实现零售额4988.2万元、156.8万元和243.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倍、14.8倍和3.7倍,成为全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亮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352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651元,增长7.0%,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914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由上年的2.47缩小为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