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宏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袁文忠 摄
□本报记者 吕媛 叶宏灯是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长,他还自称是“炎帝的粉丝”,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他说五千多年来,能够延续这个民族的文化之根就是炎帝,同为炎黄子孙,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把炎帝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也正是这种源自中华民族的人文信仰,才使得他频繁前来大陆投资建厂、兴办学校、寻根祭祖。
共同的信俗基础,使叶宏灯和台湾各界神农炎帝信众与炎帝故里高平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参与了在高平开展的“中华神农文化寻根之旅”活动、以“弘扬炎帝文化、传承炎帝精神”为主题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层论坛、祭祀神农炎帝等活动。2015年8月,台湾20余家神农大帝宗庙代表再次到高平进行祭祀和文化交流。在炎帝陵修复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叶宏灯等人捐资捐物,积极参与和支持工程建设。
5月13日下午4点,在炎帝陵现场,记者采访了叶宏灯。
记者:很多地方祭祀炎帝的日子定在农历四月廿六,为什么这次高平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
叶宏灯:炎帝得嘉禾、播五谷、制农具、教稼穑,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陵寝就在高平。当地的老百姓不断告诉我们,炎帝的诞辰是农历四月初八。历史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文字记载,还有一部分就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高平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炎帝生日就在四月初八。
信众把炎帝当做神的象征,当做家里的祖先来祭拜。这次民间拜祖典礼采用祭祀的最高规制,中国古礼的最高规格是“太牢祭”,《周礼》当中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用全猪、全牛、全羊来祭祀,用规格最高的“太牢祭”以及最丰盛的“满汉全席”给炎帝过生日。这是神农大帝的信众表达对他最尊崇的致意。
另外,我们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创作的“八佾舞”也是《周礼》当中祭祀君王的最高礼仪,由64名学生跳的“八佾舞”开场,然后再展开祭祀大典的活动。
记者:神农炎帝最想传承给子孙后代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叶宏灯:神农炎帝传承了这么多年,最关键的是两件事。一是把华夏文明从渔猎社会进化到了农耕文明时代,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们老百姓有粮食吃。另外一个就是当时并没有医药,炎帝亲身尝百草来替子子孙孙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中华民族对始祖炎帝的尊崇从未中断过。台湾将神农炎帝作为主神奉祀的庙宇达254座,配祀的更是达到500座之余,其中有60%—70%供奉的是黑脸神农大帝。黑脸神农大帝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替中华民族牺牲自己、为后代子孙尝百草的化身。台湾神农炎帝的信众有500万左右,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文化之根十分深厚。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神农炎帝,是华夏之根、民族之魂。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都遵从、信仰、崇拜炎帝神农氏。
这次我们1000多位台湾信众来到高平参加炎帝故里的民间祭祖典礼,这也表示后代子孙对神农炎帝的一种尊崇。我们想传承的还有感恩之情,像我们今天跳的八佾舞也是一种感恩的方式,感恩炎帝是希望我们能把他勇于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不谋私利、天下为公的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下来。
记者:在海峡两岸炎帝文化交流上,今后您还有什么打算?
叶宏灯:今后,我将为海峡两岸炎帝文化交流搭建更好的平台,为增进海峡两岸的人文交流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