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泊村:多举措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导读] 走进寺庄镇河泊村,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村里新增设了便民服务中心,方便了左邻右舍;电网改造正在加快施工,不少村民的屋顶已可以通过光伏发电;蔬菜园区的大棚正在搭架子、铺棉被;就连老梨树也有了新主人。

近日,走进寺庄镇河泊村,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村里新增设了便民服务中心,方便了左邻右舍;电网改造正在加快施工,不少村民的屋顶已可以通过光伏发电;蔬菜园区的大棚正在搭架子、铺棉被;就连老梨树也有了新主人。这正是河泊村大力实施精准脱贫以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河泊村:多举措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河泊村:多举措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便民服务中心更便民

走进便民服务中心,墙上“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的标语格外显眼,此时驻村第一书记崔德华正在忙着整理贫困户的档案,他说,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方便服务广大村民,今年年初他们将破旧的村集体办公室进行了重新整修,并专门增设了便民服务中心。

有了便民服务中心,日常村民们有大事小事都可以直接来这里找干部解决问题,这样办事效率不仅提高了,扶贫进度也跟上了。目前,村上正在加紧进行高低压线路改造,一位村民来反映线路改造遇到了问题,这时崔德华赶紧赶到现场进行协调解决。他说,每天一早他都会来到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办公,早上8点他都会组织村上的党员在便民服务中心开个小会,让大家集思广益,及时解决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村民有事就来便民服务中心也更方便了。

“便民服务中心更便民,拉近了他们与党员之家的距离”广大村民纷纷称赞的说道。有了便民服务中心,真正意义上强化了河泊村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泊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

三项扶贫举措初见成效

河泊村位于寺庄镇西北部,为省级贫困村之一。村总面积9650亩,其中耕地面积1066亩,果园面积1340.55亩。 全村由河泊、后沟、西窑和李家4个自然村组成,拥有215户,人口730人,其中21户为贫困户。在全市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以来,河泊村结合村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了“光伏发电、香菇种植、老梨树认养”三项产业扶贫措施。

走在河泊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新架起的电缆和变压器,蓝盈盈的太阳能板已在部分贫困户的屋顶建成。正在进行电力施工的工作人员杜健告诉记者,截止目前,河泊村的高低压线路改造已完成70%,预计7月底高低压线路改造和变压器扩容可全部完工。为加快推进整村脱贫,河泊村将光伏发电作为整村脱贫的产业项目进行推广,当前河泊村已有11户村民安装完成光伏太阳能板,可以进行发电。其中,198户正在签订安装合同和办理银行贷款等相关手续。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农户每年可增收7000多元。

河泊村集体拥有52栋蔬菜大棚,为盘活蔬菜大棚,支村两委先后组织村民到原村乡的金田农业进行参观学习,目前,他们与金田农业已签订合作协议。走进蔬菜园区,记者了解到村集体已对原先的52栋蔬菜大棚进行了初步的提升改造,当前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有16栋,他们正在进行搭架子、铺棉被。其中的4号大棚已引进了4000余棒香菇进行试种植。河泊村委书记孙瑞国告诉记者,金田农业负责帮园区提供技术指导,并解决销路问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户种植香菇的风险,同时一栋大棚可以解决一个贫困户就业问题。

河泊村作为高平大黄梨主产区之一,梨树面积约1300亩,梨树约5000余株。近些年,由于疏于管理,梨树老化,导致黄梨产量不高。为振兴传统老黄梨产业,河泊村成立了“丹之源大黄梨专业合作社”,采用“社员+农户”的方式对梨树进行统一管理,其中有梨树的170户村民已全部入社,21户贫困户也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村民孙爱国告诉记者,去年加入合作社,黄梨产量明显有了提高,一年下来增收了6000多元。当前,河泊村为进一步延伸大黄梨产业链条,又积极开展了“结缘梨乡”老梨树认养活动,走进成片的梨园,记者看到满园的梨树挂满了红色的爱心认养牌,崔德华说,认养活动开展仅一个月,已有65株老梨树被认养,通过老梨树认养,可以帮扶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1500元。

优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河泊村紧邻丹河源头,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具体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河泊村地理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薄弱、村庄环境脏乱差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立足发展实际,河泊村支村两委班子先后召开动员会,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自觉加入到了村庄环境集中整治提升工作中,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明确整治区域,明确责任分工,真正将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

经过整治提升后的河泊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绿化一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井然有序。村委书记孙瑞国说,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将破旧的路面进行了硬化,新栽植了各类树木,新修建了公厕,安装了路灯,使得原先脏乱差的村庄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进行了全村的水网改造,重点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当前河泊村村庄环境得到了集中整治,依托丹河源头、梨树认养、观光采摘,发展乡村旅游有了基础、有了出路。

发展乡村旅游,河泊村以开展“结缘梨乡”老梨树认养活动作为突破口来抓,他们以“品尝明清大黄梨、领略田园好风光”为主题,吸引带动更多的人走进河泊村,追溯丹河源头,感受梨乡风貌,体验采摘乐趣。孙瑞国说,当下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河泊村,他们依托果园里的杏树、桃树、李子树开展了观光采摘活动,这样一来不仅为老梨树认养吸引了人气,同时还促进了广大农户增收。接下来,他们将开设农家乐,为游人提供吃住,真正让更多的游人住下来、留下来,体验农家生活。

河泊村通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村容村貌发生了新变化,村民增收致富有了新希望。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们更是干劲十足,村民们高兴的说,之前大家以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收入,现在不出家门,依靠光伏发电、种植老梨树、种植香菇就可以解决就业增收问题,大家很是开心。现在发展乡村旅游,看到有不少人慕名前来观光采摘,对于开设农家乐,大家也是信心满满。(金莎 张姣 图片来源:高平信息中心)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