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我市采取控制用地供应规模、暂缓新建销售型保障房、促进住房消费、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去库存效果初显。图为市区一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 本报记者 张理锋 摄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全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成效显现,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
坚定不移去产能
根据省煤炭厅《关于全省煤矿依法合规严格按照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通知》规定,我市78座生产矿井产能核减后,实际可利用产能8160万吨,较原公告能力(9810万吨)减少1650万吨,压减16.8%,其中按照重新核定的产能,我市地方61座煤矿实际可利用产能为4760万吨,减少950万吨;晋煤集团所属15座矿井实际可利用产能3219万吨,减少661万吨;晋普山监狱所属两座矿井实际可利用产能181万吨,减少39万吨。同时,全市地方煤矿276个生产工作日制度全部落实到位,严禁非法违法生产和“三超“行为,严格执行调休备案制度。
按照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关于上报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关情况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市在2020年前化解钢铁产能49万吨;目前,上报了晋城市2016—2020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计划,计划于2018年底前化解钢铁产能85万吨(一座50吨转炉),超省定目标73.5个百分点。
今年1—6月份,全市原煤产量(规模企业)3992万吨,同比下降1.5%;钢材产量181.5万吨,增长17.6%。
综合施策去库存
目前,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采取了控制用地供应规模、暂缓新建销售型保障房、促进住房消费、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去库存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新开工面积增速放缓,全市去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88.2%,今年上半年增长仅为12.4%;二是商品房成交面积保持高速增长。全市去年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82.7%,今年1—6月同比增长为26%。三是是商品住房库存(待售面积)降低。全市去年底现房库存为35.5万平方米,今年6月底为60.8万平方米,降低13.2%,理论消化周期3个月。商品住房现房和期房待售面积197万平方米,理论销售周期13个月。未进入销售环节房屋不足130万平方米,理论销售周期为9个月。四是商品住房库存处于合理区间,待售面积有利于保持市场稳定。
积极稳妥去杠杆
为切实做好金融领域“去杠杆”工作,我市加大政策引导,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在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重新修订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办法》,从政策层面引导银行机构正确认识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去产能、去杠杆。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鼓励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持产业的信贷投放,通过“杠杆转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降低杠杆率,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市中小微企业上市(挂牌)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编印了《企业直接融资指引》,多次举办资本市场知识专题培训,动员激励和指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拓宽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鼓励民资积极投入金融产业,通过农信社改制、建立倒贷机制、成立红土创投基金、内设外引担保公司等方式,共吸引民资约22亿元,一方面缓解了民间资本盲目投资造成的杠杆率提升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民间借贷易引发金融风险的问题,推动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多措并举降成本
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减负60条”、“工业19条”,并先后出台了“减负50条”、“减负20条”等政策,去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负17亿元。同时,积极推动国投热电、阳城晋煤能源两户发电企业参与大用户直供发电6.3亿度,17户用电企业(煤炭企业3户、煤化工企业13户、钢铁企业1户)享受大用户直供用电38.9亿度,可为企业减负2.3亿元。此外,积极贯彻落实企业交养老保险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降低0.5个百分点的惠企政策,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各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把降本增效作为应对经济下行、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坚决摒弃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习惯,主动、自觉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全面提升了企业运行的效益和质量。阳泰集团屯城煤矿将管理费、卫生费、差旅费、车辆使用维护费、办公费等全部承包到科室,实行定额管理、逐月考核、年底兑现,超支自负、节约归己的办法,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如今,降本增效成为各企业的自觉行为,推动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集聚合力补短板
在产业扶贫方面,市财政预算安排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00万元专项产业扶持资金,目前已切块到县,同时整合各类涉农产业发展资金,捆绑使用,扶持贫困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前正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开工建设15个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和8个村的旅游产业扶贫项目。今年24个企业产业扶贫项目计划投资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2亿元;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太焦客运专线各施工单位已经进场,临时用地基本征用完成,平整场地、红线用地征拆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围绕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全力实施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环境提质“四大工程”。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投资10.19亿元,占年度任务的38%。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25公里、供水管网35公里、供气管网40公里、供热管网66公里、污水管网32公里、雨水管网50公里、其中雨污合流排水管网34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加快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工作。今年将创建6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目前省级宜居示范村已完成申报;市财政预算安排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奖补资金500万元,已完成申报正在进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