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模范冯书花: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导读] 为了照顾家人,冯书花从小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学会做饭、挑水、洗衣、砍柴等家务,17岁之前,生活一直平稳幸福。

“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儿,我都没想过放弃,丈夫有病就想办法治,长辈老了自然要孝顺,孩子还小也必须养。”三十多年来,冯书花用行动给家人撑起一片天,老人在她的照顾下身体健康,孩子们在她的抚养下长大成人。

17岁,她挑起了家庭重担

冯书花是陵川县夺火乡勤泉村人,6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便跟着老实憨厚的父亲和哥哥生活。为了照顾家人,冯书花从小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学会做饭、挑水、洗衣、砍柴等家务,17岁之前,生活一直平稳幸福。

可就在当年,哥哥因心脏病突然离世,给全家的生活蒙上了阴影。“哥哥去世后,嫂子就离家出走了,留下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冯书花说。当年,她一边和父亲料理哥哥的后事,一边还要照顾两个侄子(一个5岁,一个7岁)的生活。有邻居劝她,将侄子送给别人寄养,但她拒绝了。她说:“那是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孩子还那么小,哪舍得送给别人,无论如何,我也要把他们养大成人。”

不久,冯书花的爷爷也生病离世,照顾奶奶的重任也落在了17岁的冯书花的肩上。冯书花感觉自己一夜之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她来考虑。一早要给奶奶、父亲、侄子们准备早饭,白天要下地种田,晚上也不能闲着,挤时间做家务。可冯书花并没有被家里的困难压倒,反而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她的父亲逢人便说:“要是没有我闺女,我家的日子真不知该怎么过下去。”

照顾丈夫 四年没睡过一个整觉

21岁时,冯书花嫁入夫家,与丈夫一起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务,做到了一个好儿媳的本分。谁知好景不长,2010年,丈夫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为了给丈夫看病,冯书花到处借钱,先是在陵川县医院,后又到市人民医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就在一家人走投无路时,当地一位企业家得知了她的遭遇,并一次性捐款20万元,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这位好心人还将我的丈夫转院到太原的医院继续治疗,如果不是他,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冯书花感激地说。好心人的帮助让她渡过难关,使她更有信心面对生活的苦难。

在太原住院治疗后,丈夫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从此以后,冯书花将全部精力用在照顾丈夫身上。每日为丈夫梳头擦脸、穿衣脱衣、翻身擦洗、按摩喂药。“最难熬的是夜里,他每天要醒来六七次,我基本没办法睡觉,需要一直陪护。”冯书花说。在丈夫瘫痪在床的近四年里,她没有睡过一个整觉。而丈夫在她的照顾下,从没生过褥疮,也没有别的疾病,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丈夫平静离世。在丈夫的葬礼上,两个女儿哭着说:“妈,爸爸虽然不能说话,但他心里明白,你是好人。”

冯书花说:“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应该有一份责任,孝顺老人,抚养孩子,就是对家庭尽职。(本报记者 袁泉)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