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旅游强势崛起亮点频现

[导读] 深度融合是旅游产业的强劲驱动力,鲜明特色则是旅游产业的不竭生命力。在传统景点游模式吸引力日趋式微之际,旅游产业该如何做大做强?

本报讯 记者张鹏军报道:中秋节前,阳城县首届农业嘉年华、泽州县首届旅游文化节接连盛大启幕,打造了一道道饕餮旅游文化盛宴。中秋小长假,司徒小镇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吸引了8万游客,再次红火了一把;皇城相府以诗为媒,以景传情,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一系列特色活动,彰显了晋城旅游产业由单纯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迈进的新亮点、新律动。

深度融合是旅游产业的强劲驱动力,鲜明特色则是旅游产业的不竭生命力。在传统景点游模式吸引力日趋式微之际,旅游产业该如何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泛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南太行风光和沁河古堡群为重点,整合开发全市旅游资源和各类旅游文化产品,推行“互联网+旅游”模式,推广“晋善·晋美·晋城”品牌,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由此,我市旅游产业思路愈加明了,路径愈加清晰,建设全面提速,产生了强有力的蝶变效应、雁阵效应。

在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利好政策,先后编制完成了《晋城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城市旅游品牌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晋城市沁河古堡群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等,目前《晋城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旅游产业发展将再次驶上快车道。

在叫响“晋善·晋美·晋城”旅游品牌上频出招。今年以来,市外事侨务和旅游文物局在巩固中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京津冀和西北市场,极大地提升了晋城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办了《城市之间》旅游广播栏目,并与部分河南城市互播节目,实现了宣传效应最大化。开通了晋城旅游资讯网,在全省率先打造官方旅游惠民电子商务平台,让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在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上不断尝试。在旅游与文化融合上,探索推动文化演艺团队进景区的模式,打造形式各异极具内涵的文化活动;在旅游与农业融合上,通过精准扶贫、人才培养、项目补贴等形式,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真正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在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行动中,我市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6个、“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38人、“金牌农家乐”37家;在旅游与商贸融合上,积极引导企业对铁器、丝绸、陶瓷、小杂粮等本土产品进行文化挖掘、深入加工、整合推广,扩大本土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宽促农增收渠道。

老牌景区皇城相府转思路变观念,通过实施“相府+”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与服务业、文化、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入,丰富旅游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焕发着新活力,始终占据着全市旅游龙头地位。

市外事侨务和旅游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1689.2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旅游总收入150.81亿元,同比增长23.83%。如此高速增长势头,近年来已成为常态。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