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明德 在高平市公安局南城派出所办公区的醒目位置上,赫然挂着一块公安部颁发的一级派出所匾牌。这已经是该所连续7年被评为“公安部一级派出所”,如此长时间的保持“国字号”荣誉并非易事,但是高平南城派出所做到了。

南城派出所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
关于一级派出所的概念,业内人士都比较熟知其中的含金量:与其说是一种荣誉,不如说是一个基层派出所执法为民的能力以及服务群众、管理社会水平的资质证明。近年来,南城派出所坚持规范精细化管理、创新治安管理模式,并且坚持队伍的从严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公安保卫工作,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日前,记者走进南城派出所,探寻这支保持7年“国字号”荣誉队伍背后的故事。
制订近四千条规章制度
高平市公安局南城派出所位于高平市区南部,现有民警及辅警人员114名,辖区面积53.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四千余人,流动暂住人口1万余人,治安管理行业及部位近2千处,每年接处警近4千件。
记者了解到,南城派出所的内部规章制度非常完善,精细程度是出了名的。据所长李跃进介绍,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积累,他们逐步完善制订了一整套系统的《工作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共有149个近四千条规章制度,从工作模式、责任区划、岗位设置、人员安排、任务分工、操作规程、目标考核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彻底改变了派出所“派班式”的传统习惯,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南城派出所将自身划分为检查组、东西片、协防协管队、档案室户籍室内勤室、四个班暨“一组两片两队三室四班”的工作模式,实行全员定岗定位,做到了人人有岗,个个有位,互不扯皮,岗清人明。同时,还对所有的在岗人员详细制订了工作职责,明确了每个人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应担负的工作职责,做到了心中有数,干有方向,人知其责,不敢懈怠。“此外,对于民警的出警、办案、管理、内务等一切执法行为,我们都有详细的规范与要求。”李跃进说,比如值班规定负责人是谁应如何负责、人员是谁任务如何完成、车辆怎样使用、装备如何管理、警情如何处置、警单如何填写、如何请示报告、执法仪如何使用、装备如何佩戴等,对值班的全过程和所有执法行为做了详细的规定与标准。这样就确保了全所人员的一切执法行为规范、合法、公平、公正,防止了问题的发生。

派出所民警在探望辖区内的孤寡老人。
精细化管理,换来的是民警的高度责任心。杨芳是该所的一名户籍民警,她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向群众解答有关户籍制度的各种问题。“精细的规章制度加上工作考核办法,同事们都很努力,我自己的工作也要想办法做到最好。”杨芳说,以前在工作中曾出现群众听不懂、听不明白的情况,既耽误时间,还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不给整个团队拖后腿,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用最通俗的语言来给群众解释问题。如今,不少群众半天都搞不明白的问题,杨芳几句话就解释清楚了,赢得了大伙的一致好评。
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
高平市瓦窑头村,是南城派出所的辖区。该村居民张先生自1986年以来至今一直没户口。
今年5月初,包片民警在瓦窑头村开展工作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调查,民警了解到张先生出生于1954年,原籍高平市原村乡人,早年因务工将户口迁至太原市,1986年将户口从太原迁出后不慎遗失,随后一直在瓦窑头村居住。为了尽快帮他落实户口,民警先后多次到他的出生地、居住地以及他曾经工作的太原市西山煤矿进行调查,经过努力,最终查阅到张先生在太原市的户口迁出底簿资料。今年6月,民警与太原市万柏林区白家庄派出所协调恢复了张先生的户口,又帮他办理准迁手续,遗失近30年的户口终于落到了瓦窑头村。
“公安民警真是把工作做到了家门口,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张先生激动地说。
对于南城派出所来说,这只是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动员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南城派出所在辖区各村、居委、企业、单位、学校、重点工程设立了41个警务联络站,由包片民警负责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作。警务联络站的建立,不仅帮民警及时发现、解决群众难题,还延伸了工作触角。比如,各村或居委的治保人员平时到联络站办公,先期进行出租房屋和流动暂住人口统计、夜间巡逻、发放宣传资料、代办户口手续、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调解等。
为了调解民警在出警或工作中发现的各类群众矛盾纠纷,南城派出所以素质高、能力强、有经验的老民警李生义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生义阳光调解室”,协调司法、民调等组织和人员,及时阻止事态的扩大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对辖区社会治安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生义阳光调解室”每年平均要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由此李生义被评为了“晋城市十佳调解能手”,“生义阳光调解室”也受到了辖区群众的称赞与认可。
从严治警作风过硬
做好公安工作,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队伍是前提。因此,南城派出所从所领导、民警到协管员,在队伍建设上都是一个标准,无人例外。
“全所的每一个人,每天都要打扫卫生、清洗车辆、养猪种菜、剪花除草。”民警郭昆告诉记者,所里还要求所有人站有站姿、坐有坐样、三人成列、两人成行、谈吐文明、举止规范、不抽烟、不嬉戏、有事请假、出门登记。这些规矩,培塑了大伙良好的行为素质。同时,所里还坚持每日例会制度,通过汇报工作,寻找差距,保持了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
记者了解到,南城派出所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求民警既要“习武”还要“从文”:从民警到协管员,必须会写文章。派出所为何会要求民警会写文章?所长李跃进是这样解释的:“公安派出所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民警除了要有业务能力,还要有文化底蕴做支撑。一支没有文化的队伍,是无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而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建设的根和灵魂,是鼓舞士气、保证队伍高度稳定和旺盛战斗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2008年开始,南城派出所就不断加强警营文化建设,鼓励民警多读书,多感悟,多写文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了帮助民警“充电”,南城派出所经常组织大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观看先进人物电影电视、邀请劳动模范毕腊英等行业模范进行先进典型教育、到各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巩固和提升大家的政治素质和为民意识。
在南城派出所,记者看到这样一份成绩单:连续7年保持了公安部“一级公安派出所”的称号,被公安部命名为“210工程”示范单位,被命名为全省首批“阳光警队”,被省、市命名为“基层所队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记集体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各级各部门各项工作表彰。所长李跃进被评为山西省优秀人民警察,被评为晋城市党代表和劳动模范,记三等功两次和嘉奖两次。
李跃进说,成绩属于过去,在新的形势下,他们还将丰富和充实规范精细化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和队伍管理新的内涵与内容,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与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 小链接
一级公安派出所
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内容包括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执法办案、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内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八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公安派出所划分为五个等级,达到95分以上和必备条件的,可申报一级公安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