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该立点啥看看网友怎么说

[导读] 连日来,网友对于“地方立法”的讨论尤为热烈。哪些事应该优先立法?网友集中在了古建保护、电动车管理、养犬这三个方面,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晋城“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晋城市地方立法条例》。我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后,首批被省人大常委会授予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

连日来,网友对于“地方立法”的讨论尤为热烈。哪些事应该优先立法?网友集中在了古建保护、电动车管理、养犬这三个方面,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本报记者 卫晋阳 图/本报记者 高云)

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行。
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行。

为古建开发制定准绳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数据显示,我市共有文物总量6601处,位居全省第四。每平方公里文物密度约0.7处,居全省第一。其中古建筑类文物5447处,占到文物总量的82.52%。全市市保及市保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00处,居全省第一。其中:国保65处,省保23处,市保512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计34处,居全省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实施的“十大战略工程”之一就是全域旅游工程。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市要叫响美丽晋城全域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产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沁丹两河流域为重点,突出特色文化传承,重点建设一批以司徒、大阳为代表的特色商贸重镇,以润城、北留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镇,支持阳城、陵川、沁水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和生态旅游大镇。到“十三五”末,要高标准建设3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建成1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可以预见,我市未来几年将迎来旅游开发的爆发期,而如何在保护中开发这些古建,就迫在眉睫了。 

网友@翰墨说,地方立法首先要对文物进行保护,如此一来,老建筑才拥有“法律”这个强有力的保护伞。

网友@流云锁说,目前,我市对古建的保护工作认知度不高,一些地方只认识到了古建对提升旅游知名度有好处,而在对如何保护古建修缮古建上,并不十分清楚,以至于建设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假如能用法律来进行约束,地方在搞旅游开发的时候,不敢触碰破坏古建这条红线,这对古建的保护将大有好处。  网友@子曰韩皮说:通过立法可以对古建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措施,比如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在历史文化建筑上设置牌匾、广告标牌、条幅、电子显示屏、照明设备、遮雨(阳)蓬外部设施等等。对于古建的法律责任,也应作出明确规定威胁古建的行为如何处罚,造成损失的,要承担什么样责任。这样才能把保护古建真正落到实处。

用立法治电动车之乱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价格低廉、轻便、快捷等特点,已成为广大市民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其中存在着大量超标电动自行车。这些超标电动自行车在设计时速、整车质量(重量)上严重超标,上路行驶时存在速度过快、稳定性低、安全性差等严重问题,安全隐患突出,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再加上电动车主不遵守交通规则任性行驶,更加大了电动车出事故的风险。今年以来,因为电动车闯红灯而造成的事故,就多次见诸报端。电动车不走非机动车道、逆行、随意变道、违停、闯红灯等不遵守交规的行为,每天都在街上上演。“据统计,近年来,我市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位交警说。

如何治电动车之乱?地方立法是个好办法。

网友@网罗天下说,目前而言,电动自行车监管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只能按照产品质量法等一般法的规定进行监管,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应当尽快完善电动自行车监管的地方立法,弥补监管空白。

网友@晓风残月说,用立法来治电动车之乱,将有利于有效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管理,有利于改变当前大量存在的电动自行车逆行、闯红灯、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能进一步规范中心城区道路通行秩序,有利于交通的畅通有序、整齐划一。

网友@月星说,电动车之所以敢任性行驶,还是监管有漏洞,假如给每辆电动车都上牌照,看他们还敢乱来么?因此,就电动车管理立法的话,必须把这条写进去,每辆电动车都得登记。假如有违法行为,该怎么罚就怎么罚!

靠立法规范养犬行为

犬声扰民、恶犬伤人、粪便污染……近年来,“犬患成灾”已成为困扰我市的一个社会问题。 

“不要害怕,它不咬人。”这是遛狗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此,市民李女士不以为然:“有些狗连主人都咬,谁能保证它不咬陌生人?”李女士说,她住的小区经常可以看到七八只狗成群结队在小区里追逐,小区公园里到处是粪便。对此,部分居民向小区物业反映花园太脏,物业无计可施,就干脆将花园用铁丝网圈了起来。“花园是干净了,但狗患问题依然存在。”李女士说,深更半夜,经常听到有狗大叫,把住户从梦中惊醒。 

近年来,我市犬只伤人事件频发,每年引发的治安案件不在少数,特别是养犬人不按规定养犬,给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没有不合格的狗,只有不合格的狗主人。”市民董先生认为,大多数市民不反对邻居养犬,他们反感的是不文明养犬,比如纵容爱犬在街道上随地大小便,带犬进商场,外出遛狗不拉绳子等等。

网友@罗飞说,“大型犬”“烈性犬”在城区应该禁养,这种狗随时有可能危害到市民的安全。

网友@王尔德说,养狗本没有错,但一定要讲规矩。当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狗作为宠物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它们给人类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呢?必须靠立法才能提高养犬人的素质。

网友@胭脂雪说,假如养犬立法的话,主人在携犬外出时,一定要用犬绳牵领犬只,小型犬应当用长度为一点五米以下的犬绳,大中型犬应当用长度为一米以下的犬绳,并为犬只佩戴嘴套。这样才能避免伤人。而且狗狗在公共场所拉的便便,主人必须清理,否则就要进行处罚,这也是国外成熟的经验。

■网友声音

立法要循序渐进

除了古建保护、电动车管理、养犬这三个方面外,一些网友也提出了其他需要立法的方面。比如网友@苍穹射虎说,应考虑在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立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他还强调,在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立法时,要考虑将“缺少规划重复施工”列入范畴。

网友@生活需要坚持说,每到夏收和秋收后,空气质量就不好,农村烧秸秆的很多。如果晋城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法规,严控焚烧秸秆这种行为,晋城的天肯定会更蓝。

网友@赫赫无名说,地方立法权看似小,其实是对大法的补充。地方所有法律都必须服从宪法,地方立法也是要走立法程序的,要循序渐进,有程序、有框架、有边界。更为重要的是立法要符合晋城情况,与民生相关,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几年晋城需要的立法项目不少,但是一定要准备成熟,立法不要急,成熟一个立一个。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