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赵明德报道 多行业多部门深度合作,通过宣传、防范、打击、阻截等方式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已初现成效。记者日前从市公安局获悉,我市反欺诈中心成立以来,一个多月已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
今年10月21日,一位市民拨打110报警称,自己被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的骗子骗走6万余元。接到报警后,市反欺诈中心在第一时间查询到了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银行账户。“犯罪嫌疑人作案得手后,还迅速将骗来的资金分批转入了多个账户,都被我们及时发现了。”据办案民警介绍,他们及时将这些信息录入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成功地冻结了诈骗资金,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
据了解,自今年9月23日市反欺诈中心成立以来,已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涉案金额300余万元;查询涉案银行账户120个,冻结诈骗嫌疑账户40个、资金18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拦截诈骗电话83个,及时劝阻受骗群众100余名。
“我们制定了《晋城市公安机关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工作机制》和《晋城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警银即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机制》。”据市反欺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的工作机制规范了公安机关接警处置电信诈骗案件工作流程,建立了与银行部门快速查询、止付、冻结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对电信诈骗案件的预警拦截。
为了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市反欺诈中心还结合我市电信诈骗犯罪特点,开展了多种防范宣传活动。比如,多次深入社区开展现场防范宣传、解答群众咨询提问,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银行柜台、自动柜员机上设置有文字标识或语音提示的防诈骗提醒;通过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定期更新电信诈骗常用手段和识别、防范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履行提醒告知义务。
记者了解到,市反诈骗中心的成立,是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提升我市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效能的“杀手锏”。通过公安机关和银行、通信运营商等部门合署办公、深度合作,形成“封堵、冻结、打击”一体化运作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模式,最快、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