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变“选资” 招商更精准

[导读] 按说招商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式,却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过去沿用多年的“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背后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也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记者 鲍志华  “需要什么项目,就招什么项目”、“要紧紧盯住高科技工业项目进行招商”、“坚持领导带头抓招商”……按说招商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式,却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过去沿用多年的“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背后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也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引资”变“选资”让招商更精准更专业

“我注意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招商时说得是‘选资’,而不是‘引资’。这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内涵却非常丰富。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在招商思路、理念、方式上的大转变。”秦李芳代表说,过去我们招商引资,受当地环境、条件等影响,多数时候是被动的、粗放式,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现在变为招商选资,体现出我们在招商方面更加主动、理性。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在科学分析我市实情的基础上,提出“要按照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需要什么项目、项目来时有什么支持政策和帮助举措四大目的去招商”可以说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招商选资也更加专业化、精准化。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把招新兴工业项目、高科技工业项目作为今年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王庆和代表认为,这个紧紧抓住了我市的产业短板。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源型经济的影响,我市严重依赖煤炭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高科技项目、新兴工业项目偏少,一直是我们的弱项。也正因如此,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紧围绕光机电、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可以说就是充分考虑了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的互补性和契合度,如果将来真能招到更多像富士康、中船重工等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彻底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整体提升我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侯贵宝代表说:“抓好招商选资是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可以说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工程。有项目才有收入,有项目才有就业。今年是‘转型升级攻坚年’,必须有项目来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招商选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营造亲商、重商、招商的浓厚氛围。同时招商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要坚持围绕产业链条、集群、目录,制作‘招商地图’,尽可能招符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应创新招商方式,充分依托招商小分队,采取点对点精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方式,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创新招商方式让招商更有效率

好项目是人人想要、处处想争的“香饽饽”。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招到更多更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代表委员们认为,有效的招商方式至关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种新的招商方式,比如提到要抽调干部挂职招商、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大型企业招商、发挥在外晋城籍成功人才优势招商。这都是很好的办法,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用活用好,用出成效。”秦李芳代表说,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市采取新方式,紧盯富士康、中船重工等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选资,在不足半年时间,便引进了富士康光学相机模组设计线项目、富士康纳米光机电研发中心项目、中船重工风电总装基地项目、山西迪威尼生物高科技制造项目等十大转型项目,可谓成效显著。今后我们应总结这些好的做法,不断创新,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招商经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定会招来更多符合晋城产业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

“我觉得还应充分发挥晋城籍人才的资源优势,通过主动召开晋城籍人士回家、创业、投资座谈会,热情邀请,广泛吸纳国内外晋城籍的优秀企业家回乡创业。”杨天举委员说,在这方面我们有现成的例子,比如像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先生,这些年就在晋城投资很多,建起了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为晋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事实上,晋城自古重视教育,走出去的人才还有很多,有的是潜海、航天领域、医药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则有广泛的人脉关系,这些对于晋城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当前晋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通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他们的联系,鼓励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或者为家乡招商选资牵线搭桥。这样既给了他们回报家乡的机会,也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双赢的好事。

“采用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的方法,效果可能会很好。”刘晋军代表说,因为好的产业就是一个生态链,每个企业、项目都是链条中的一环。目前我们晋城已经有富士康、中船重工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还有煤层气、冶铸等传统优势产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大企业、优势产业的吸附效应,特别是其已有的人脉、信息、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这样招来的企业,自身既容易生存,还能共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招大商大招商,我非常赞同。但也不能迷信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走出去招商的同时,也应重视扶持本地优秀企业、产业的发展。王五德代表说,事实上,我们晋城本地也有很多有潜力的企业。以冶铸行业为例,我们晋城铸造闻名全国,产品质量也比较过硬。但现在存在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分散等问题。如果晋城的冶铸企业能抱团发展,初步估算全行业每年可增加利润10多亿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绝不亚于一个大企业。希望政府在优惠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到“内商外商”一视同仁,充分激发本地企业投资发展的积极性。

创优发展环境让好项目进得来留得住

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好的项目也一样,不会平白无故地落在哪个地方。

“当前企业在投资上项目时,最看重的还是一个地方的软环境。”作为企业家的刘晋军代表对此深有感触。好的环境包括行政审批效率、优惠政策等多个方面,对企业来说,效率就是效益、时间就是效益,一单生意往往耽误几天或几个月,结果会大不相同,赢利的生意也会赔钱。所以对于做投资做项目的人,最怕的就是效率低下。

说到我市的投资环境,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自换届以来,广大干部的精气神有了新的提振,力度大、节奏快、效率高正在成为全市广大干部自觉的行动。但客观地说,发展环境不优、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的服务意识、落实能力、主动担当的劲头与发展要求还不适应。

“凡是有利于项目建设的事,马上就办,涉及多个部门解决的事,要实行定时会商办理制度,真正让项目投资者放心干事、安心创业。”王庆琰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出的“药方”表示认同。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解决服务不优、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愿这些政策都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流程,真正变低效的“群众跑”为高效的“部门办”,如此方能最大限度提升行政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

融资难、融资贵也是让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对此,刘晋军代表说,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发挥好“担保人”的作用。其实这一问题的根本并不是简单的缺钱,关键是银行和企业间缺乏一个有效的担保。事实上,我市金融行业的存贷比很大,各类银行有数百亿的资金放不出去,或投向了外地,而本地企业又资金短缺,到处找钱。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转型发展基金,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希望这次能真正用好这笔转型发展基金,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做法,建立一个“资金蓄水池”工程,专门用于为企业提供担保,以此撬动更多的银行资金,投向重大转型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这样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

“对小微企业来说,更需要政策的呵护。”身为米粒孵化基地负责人的冯玉琴委员对创业者的不易感同身受。她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双创”园区的建设和科技孵化基地的创新为依托,采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阶梯式孵化体系,着力在新型创业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工作上下功夫,确保让真正的创意企业能够迅速成长。非常有必要,希望这些扶持政策能更加细化、更加有力,真正落到实处。

转型升级靠项目,招商选资更要靠实干。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转型的理念,坚持用项目检验作风,用项目检验能力,以项目论英雄,在全社会形成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工作格局。唯如此,晋城才能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路,才能实现“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目标。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