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科 从阳城县蟒河镇出发,翻过几道岭,转过几条弯,沿着平整蜿蜒的水泥路,在莽莽青山、无边翠绿的掩映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辉泉映入眼帘。刚进村口,车还未停,路边地中劳作的靳双虎老人就扶着锄头喊了起来:“小王,小马,回村了,一会晌午来家里吃饭。”让人感觉非常亲切。老汉口中的“小王、小马”,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辉泉村工作队队长王振堂和市人大选派到辉泉村的第一书记马丰。
提起辉泉这两年的变化,靳双虎老人告诉记者:“咱们这个驻村工作队真是给村里帮了大忙。你看咱走的路,就是工作队来的第一年给解决的。工作队对咱们困难户也不错,除了慰问金、过冬衣服,去年还为70岁以上的老人买了意外伤害险,都是好人啊!”听着老人爽朗的声音,看着他们亲切的交流,记者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和谐与亲密。
摸清底子 理清思路谋发展
“为什么来驻村,就是想给村里办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是想帮助村里找到致富的路子,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一些。”谈及帮扶工作,王振堂告诉记者,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老百姓才会把我们当成一家人。
如何办实事、办好事,工作队进行了科学规划。“咱们辉泉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村7个自然庄,109户218口人,境域面积8平方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75口人。虽然困难不小,但这个村也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山茱萸、花园坪,24000与2.8公里。”
“24000”指的是24000余株山茱萸树。“一路走来,可以看到整个辉泉村地处河谷地带,虽然土地资源较为贫瘠,但林业资源却非常丰厚,特别是村里的山茱萸是上好的药材,发展潜力非常大。”辉泉村老支书刘轩太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辉泉村就开始种植山茱萸树,但却一直无法做成产业。“原先山茱萸树就是靠天吃饭、土生土长,从没想到靠这挣钱,也没有这种意识,但工作队来了之后,千方百找出路,村里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刘轩太说道,市人大的一位领导给他算过一笔账:全村24000株山茱萸,户均100余株,之前单株年产约20来斤,如果科学管理,单株平均年产至少50斤,加上机械化的采摘,每户单靠山茱萸一项就可收入5000元左右。
“2.8公里”则是村里与山顶花园坪的距离。花园坪是位于辉泉村西山顶的一片高山草甸,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从村口到半山腰的一段路,两侧山花掩映、杨柳依依,点缀在其中的古树、老屋,以及清新宜人的空气,让人特别舒服。“如果能把花园景点开发出来,从蟒河—辉泉—花园坪就可以形成一条景观公路,对于辉泉来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一名工作队员说道。
实事实办 情系百姓惠民生
摸清了底子,理清了思路。工作队又挨家挨户走访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准确掌握辉泉村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申请支持。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同我村支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125’发展规划:“1”就是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依托支村两委班子为核心,引领村民致富。“2”就是发展两大产业,一是以花园坪为主的自然风光和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的旅游产业;二是大力发展遍山红山茱萸产业。“5”就是实施五项工程:辉泉至花园岭景观道路工程、抗日民主纪念碑工程、水掌至当中庄道路硬化工程、30千瓦光伏发电工程、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专门出台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方案,选取了37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对辉泉村贫困户进行帮扶。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人员多方发动社会力量,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设立“爱心衣架”,筹集新旧过冬衣物300余件,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购置了意外伤害险,还为村里残疾人申请了补贴,捐助了山茱萸采摘机、喷雾机、化肥、农药,辉泉村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2017年4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丽霞专程来到辉泉村,为他们的“华之缘”山茱萸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咱们村真的非常上心,特别是范丽霞主任从去年底到现在,已经来了咱们村三次,每次来都给村的经济发展问诊把脉,关注我们的诉求。”辉泉村村委主任崔宪鹏说,去年年末,下着大雪,咱们市人大的一位领导为了观察花园坪的道路情况,在齐膝深的大雪里走了三四个小时,一步步丈量道路,让我们非常感动。目前,全村农户全部加入了专业合作社。我们相信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队带领下,山茱萸一定能变成摇钱树,辉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克难攻坚 精准施策刨“穷根”
翻开工作队的工作日记,记者看到了一连串记录:
2016年11月,实施30千瓦光伏发电工程,并于12上旬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8000余度,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破零”,同时对毁损的屋顶进行了修缮,为以后贫困户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打下基础。
2016年4月,按照“四议两公开”及招投标程序,投资17万余元,实施水掌至当中庄1.2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实现了自然庄之间道路全硬化,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问题。
配合蟒河镇党委政府连续举办两届山茱萸文化节,邀请晋城电视台录制了《我想去看看》专题节目,积极争取农机部门支持,捐助我村30台山茱萸采摘机,价值4万余元,大幅提高了山茱萸采摘量,为辉泉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辉泉,风景宜人、民风淳朴,下一步我们将在脱贫攻坚的同时,深入推进文明单位结对扶贫共建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辉泉人立起来、富起来,更要让辉泉村美起来、强起来。”市人大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振堂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村民对工作队队员都很熟悉。“咱们既然来驻村,不仅仅是蹲在村里,更得给老百姓办实事,想办法让他们增收致富,这才是驻村帮扶的最终目的。”一名工作队员这样说道。
通过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辉泉村工作队主动协调市县政府及交通部门,辉泉至花园岭景观道路工程也有了眉目。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制定实施计划及办理前期相关手续,该项目有望今年上半年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