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郜晋龙 祥达集团是我市最大的从事后勤服务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集中洗衣、保洁、清洗、园林绿化、保安等业务,拥有员工近4000人,企业效益连年攀升。谈起这些年的感受,该公司董事长马晋章深有感触地说:“牵手富士康,学到了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马晋章回忆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富士康晋城培训中心采购一批窗帘布艺零部件。询价到马晋章这里,他脱口给出8元的单价,并最终得到了这笔生意。事后马晋章才知道这批零部件的成本单价是16元,但就是这笔赔钱买卖却让祥达有幸成为富士康的合作商,迈出了集团发展的关键一步,把命运和富士康联系到一起。
成为富士康的合作商,给了马晋章近距离感受富士康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一开始带来的是理念冲击。“当时我发现,本地企业赚钱都是靠涨价,是简单的利润加成本的模式,而富士康则是通过管理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利润。”马晋章说。富士康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就是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即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按照这个理念,富士康认为企业想做大,最关键是选客户,只有把产品卖给世界级客户,接受世界级的标准和检验,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讲,祥达正是通过选择了富士康这个客户,在满足客户的同时提升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与新理念伴随而来的,是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多年来,祥达人自觉向富士康学习“阿米巴经营”模式,摒弃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模式。
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让祥达人开始尝试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的高度看问题。“富士康对于合作伙伴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因此会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祥达收获颇多。”马晋章说,收获首先来自于培训本身,因为富士康是世界级企业,其培训内容都是世界级的。收获还来自于培训中的交流和对比。借助培训的机会,祥达接触到富士康在全国各地的庞大的合作伙伴队伍,可以通过交流对比,寻找自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