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金枝报道:今年以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实际,科学把握发展方向、目标定位、路径抓手,大力推动整合扩区与“三化三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按照《晋城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安排,今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完成金匠工业园区和巴公装备制造园区的扩区申报,明年完成北留周村工业园区的扩区申报。其中金匠园区面积为13.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明确,基本农田能够调出,并且制定了可行的占补平衡方案,与城区、泽州县政府相关体制问题都已基本理顺,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进行修改完善中。巴公工业园区扩区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中,北留周村工业园的扩区申报将于2018年完成。
围绕“三大主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一是创新体制机制。管委会内部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内设机构为“一办十局”。管委会下设“两个公司”(晋城市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管理有限公司),集中精力做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主业”;取消全部下属事业单位,新设置政策研究与产业促进局等部门,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公司实行“股份制”,利用省金控集团全牌照的金融资源,加快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基础建设。目前,由市政府、开发区、晋煤集团、省金控四方参与共同组建的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已投入运营。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新设立行政审批局,进一步探索“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线下”转“线上”,让投资者享受到更为高效的“五个一”服务(一个窗口、一个端口、一套资料、一份表格、一个公章),实现“一站式服务”向“代办式服务”转变,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超时默认落到实处。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按照省委“系统、定向”的招商理念,强化“选商择资”,改变原来“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的思维方式,逐步转变到招中选强、引中择优的理念上来;突出“产业招商”,紧盯富士康、中船重工、晋煤集团煤机板块等龙头企业,重点围绕精密光电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探索“市场招商”,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坚持市场化运作,健全招商规则,实现“以商招商”的效果。四是创新园区建设。加快金匠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推进“三制”改革,即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薪酬绩效工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