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广瀚 这几天,西八渠村大棚里新一茬香菇又将上市,村民们正忙着对香菇进行挑选,分类装箱。
西八渠村种植香菇已形成一定规模,各家产出香菇后要进行分类,分好后由村委统一销售。村民宁国胜说:“以前没种过香菇,现在村里统一提供技术和销售,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西八渠的村民在种植万寿菊。本报记者 李剑锋 摄
陵川县潞城镇西八渠村是市委书记张九萍的精准扶贫联系点,2015年精准扶贫“回头看”时,认定贫困户66户208人,贫困覆盖面56.9%,是陵川县114个精准扶贫村之一。
产业脱贫,是农村脱贫的最佳选择,既是农民熟悉的“老本行”,又能盘活农村耕地。但对于西八渠村来说,大规模发展扶贫产业,搞规模种植、规模养殖都有一定困难。村支书郎秀云说,我们村的气候条件适合香菇生长,香菇品相很好,每斤比市场平均价贵五毛钱。但村里山地面积1466亩,林地面积379.8亩,山地坡地较多,地块狭小分散,田间道路崎岖狭窄,农业基础和设施又相对落后,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扶贫产业,难以培养龙头项目。
经过多次住村调研,充分了解村里的情况后,张九萍为村里确定了多元发展的脱贫道路,“益菌则菌,益药则药,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发展闯出脱贫新路。”
食用菌大棚起了步,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村两委班子趁热打铁,与丰泽农业合作社展开深度合作,开辟了多个产业发展项目。村支部第一书记刘瑨说,村民擅长耕种,但没有市场眼光和意识,帮助村民实现脱贫,就必须把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握紧拳头、抱团取暖。
五月下旬,田地里村民们四人一组,正在种植万寿菊,这是合作社带来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中之一。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聘来务农,农民除土地流转费用外,每天可拿到五、六十元的工资。丰泽合作社的到来,让西八渠不少贫困村民走上了职业农民的道路。
丰泽合作社负责人赵海燕说,我们在村里流转土地15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除了万寿菊,还有党参、黄芩、桔梗等,同时,我们还以其他方式发展了180亩连翘。前几天,张九萍书记再次来到这里,察看香菇种植大棚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进情况,并和村民们一起下地种植万寿菊,让我们深受鼓舞。
随后,赵海燕带领记者又来到连翘基地。连翘基地的合作方式和其他中药材不同,是贫困户将土地交由合作社经营管理,合作社优先贫困户务工,3年之后连翘产生效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赵海燕说,据初步估算,五年之后连翘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连翘600斤,每斤平均5元,亩均效益可达3000元。
与此同时,西八渠村将脱贫政策精准到户,根据不同情况落实扶贫政策,其中,申请移民搬迁贫困户26户,涉及贫困人口70余人,享受移民补贴资金150余万元;申报落实雨露计划11人次,累计享受补贴资金22000元。
村民郎建锋一家四口就是靠着香菇种植、易地搬迁和雨露计划翻了身,实现了脱贫,今年还翻修了房子,又贷款采买了些民乐乐器,和其他村民组建了一支民乐队,靠着帮周边村民办红白喜事赚点“外快”。郎建锋说,我们一家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村民们脱贫奔小康指日可待。
赵海燕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张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实现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尽快摘掉贫困帽,交出脱贫攻坚漂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