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5年 脱贫攻坚·记者在现场】“三驾马车”助河泊村脱贫致富

[导读] 河泊村位于寺庄镇西北部,由河泊、后沟、西窑和李家4个自然村组成,215户村民中21户为贫困户,为省级贫困村之一。去年以来,河泊村结合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立了“光伏发电、香菇种植、老梨树认养”三项产业扶贫措施。

□本报记者 商津津 通 讯 员 李金莎  走进高平市寺庄镇河泊村,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处处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全村电网改造全部完工,村民的屋顶安装了蓝莹莹的光伏发电板;蔬菜园区的大棚改造完成,香菇长势良好;梨园里的老梨树今年有了新主人,挂果茂密……这是河泊村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带来的新变化。

河泊村位于寺庄镇西北部,由河泊、后沟、西窑和李家4个自然村组成,215户村民中21户为贫困户,为省级贫困村之一。去年以来,河泊村结合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立了“光伏发电、香菇种植、老梨树认养”三项产业扶贫措施。

为加快推进整村脱贫,河泊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目前,该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有14户村民安装完成光伏太阳能板并开始发电,其余村民正在陆续签订安装合同,村集体安装的22.88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进行招标。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每户年均可增收7000多元。

河泊村集体有52栋蔬菜大棚,由于技术、管理、销路等原因,效益一般。为盘活蔬菜大棚资源,河泊村成立了“高平市四季花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蔬菜大棚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并与原村乡的金田农业签订合作协议。目前,52栋大棚已配备棚膜,其中28栋香菇大棚配备了钢架、毛竹、卷帘机、保温被,香菇菌棒已经上架;另外24栋蔬菜大棚也开始正常生产。“现在有金田农业负责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并解决销路问题,减少了农户种植香菇的风险。”河泊村党支部书记孙瑞国告诉记者。

河泊村是高平大黄梨主产区之一,共种植有梨树5000余株。近些年,由于疏于管理,梨树老化,黄梨产量不高。为振兴传统老黄梨产业,村里成立了“丹之源大黄梨专业合作社”,采用“社员+农户”的方式对梨树进行统一管理,有梨树的170户村民已全部入社,21户贫困户也成为合作社社员。村民孙爱国告诉记者,去年加入合作社以后,村里请来专家指导种植,黄梨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年下来增收了6000多元。与此同时,河泊村还开展了“结缘梨乡”老梨树认养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认养。在梨园内,记者看到满园的梨树挂满了红色的爱心认养牌。河泊村第一书记崔德华告诉记者,通过老梨树认养,可以帮助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1500元。

谈到下一步发展时,孙瑞国说,河泊村将以开展“结缘梨乡”、“黄梨节”等活动为突破口,以“品尝大黄梨、领略好风光”为主题,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河泊村,春季观赏梨花美景,秋季体验采摘乐趣,积极发展农家乐,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