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根植于心的“晋城习惯”

[导读] 当前,我市正全面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创建进程,本报今日起,在时评版开设《文明大家谈》专栏,刊发激励市民踊跃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弘扬真善美、针砭假丑恶的时评短文,通过舆论引导,形成人人参与、争创文明的浓厚氛围。文明创建离

当前,我市正全面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创建进程,本报今日起,在时评版开设《文明大家谈》专栏,刊发激励市民踊跃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弘扬真善美、针砭假丑恶的时评短文,通过舆论引导,形成人人参与、争创文明的浓厚氛围。文明创建离不开你我他的共同努力,欢迎发表真知灼见。

□段姝贤

文明是什么?它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人们一致推崇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财富,也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文明,与它相关的事和物、言与行,都会展现出自然的美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崇德向善、言行文明,当文明成为城市中绝大多数市民的行为特质、成为根植于心的行为习惯时,一座“文明城市”也将随之诞生。

我们晋城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经过不断的投入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向世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先后摘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如今,晋城再次发力,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发起冲刺。

这是一场新的攻坚战。虽说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但创建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是单纯为了一块奖牌,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人的文明素养,让人民共享文明带来的成果。广大市民要踊跃参与、积极融入、主动担当,把文明当成一种生活态度,让文明成为根植于心的“晋城习惯”,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将一点一滴的小文明汇聚成整个城市的大文明,推动晋城文明创建进程。

让文明成为根植于心的“晋城习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个城市的文明,是我们每个人文明标签的汇聚,文明的点点滴滴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文明是得到他人帮助后的一声“谢谢”,是不小心碰到别人时的一句“对不起”,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是等候时的自觉排队,是起身让座的善举,是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是对不文明行为的善意提醒或主动制止,是与人相处时的理解与宽容……文明,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的举手之劳。我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这些日常“小事”是不是都做到了?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尽管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文明就像一盏灯,多一盏灯,心中就多一份温暖,社会就多一份和谐与美好。

让文明成为根植于心的“晋城习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不论你是土生土长的晋城人,还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外乡人,只要你在晋城生活,你就是晋城的市民,更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的行动,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讲文明、守礼仪成为全民共有的理念与行动,让践行城市文明、推广文明新风成为持久的风尚与潮流,让每个人成为晋城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文明创建是汇河成海的过程,若一城一地之人同心同德,必将产生无限大的力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文明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人人争当好人,人人争做好事”的氛围将在晋城蔚然成风,不仅彰显出城市之“魂”,更能塑造出城市之“韵”,城市更具魅力,文明内涵更加丰盈。

让我们为能够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而骄傲吧,因为我们将共同见证一座城市的成长。

我们同时还推出《文明微议论·老段有话说》,每期一个话题,欢迎您关注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一起来参与。随手扔垃圾、闯红灯、“任性”停车……看似是小事,却蕴涵大道理。快快拿起手机扫一扫,为晋城“创城”出把力!

本期话题:

文明遛狗那些事,你做到了吗?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