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紧紧扭住产业转型的牛鼻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推进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我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推动资源型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企业,引导文化创意设计服务融入服装、织造、铸造、陶瓷等传统制造业及旅游、特色农业、文化体育业等。重点打造了以珏山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动漫产业,以吉利尔文化产业园、晋氏织造为主的潞绸、丝麻文化产业,以皇城相府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古堡文化产业,以泽州铁器、古泽州铁货为主的新兴铸造文化产业,以阳城陶瓷琉璃、高平黑陶为主的陶瓷文化产业,以王莽岭、蟒河为主的太行山水旅游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鼓励各类文化人才大胆创意、创造和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了《晋城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演艺(含文艺作品创作)、旅游、印刷等8个方面对29个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进行扶持。出台了《晋城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69个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其中,75%的资金扶持了22家重点企业和项目,25%的资金扶持了47家一般性企业和项目。对珏山文化产业园、程颢书院文化园等重大产业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
三是编制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加强统计核算。完成了文化产业调查单位基础信息统计工作,制定了《晋城市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征集相关企业的意见,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