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晋城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坚定不移”的总体要求,认真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0.9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7.4亿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0亿元,增长4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1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完成65.7亿元,增长3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增长29.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8亿美元,下降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91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229元,增长17.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
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0.9亿元,同比增长13.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6.6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8.9亿元,增长8.3%。
分县(市、区)看,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阳城县(31.5%)和沁水县(16.0%),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泽州县(12.1%)、高平市(11.4%)、陵川县(11.4%)和城区(5.0%)。
2、工业生产低开稳走。今年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呈现低开稳走态势,增速由1月份的6.4%,回升至1-2月份的15.8%,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
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煤炭产业增长18.7%,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2%,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5.0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增长8.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电力行业增长37.4%,煤化工行业增长26.2%,煤层气开采业增长24.3%,冶炼业增长0.6%,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37.8%。除煤焦冶电以外的新兴接替产业增长4.7%,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一季度原煤产量2252万吨,增长20%;发电49.7亿千瓦时,增长55.8%;化肥(折纯)产量61万吨,增长35.8%;焦炭产量23.7万吨,增长7.5%;钢材产量56.9万吨,增长6.9%;生铁产量70万吨,下降0.6%;水泥产量13.4万吨,下降13.4%。
分县(市、区)看,增速高出全市平均增速的有阳城县(48.2%)、沁水县(28.5%)、陵川县(20.5%)和高平市(18.9%),增速不达全市平均增速的有泽州县(16.0%)、城区(4.5%)和开发区(-32.9%)。
3、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1-2月份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42%;一季度完成49.0亿元,增长43.3%。其中,第一产业0.8亿元,下降16.4%;第二产业31.7亿元,增长53.0%;第三产业16.5亿元,增长31.7%。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开工项目比较多。一季度全市开工项目数为47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1个,增长30.7%。二是项目规模比较大。一季度,全市开工1亿元以上项目13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个;5亿元以上项目5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个。1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9.3亿元,占到全市投资总量的59.2%,有效地带动了投资增长。三是支柱行业投资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15.3亿元,增长65.7%;煤层气开采业完成投资3.9亿元,增长3.2倍,分别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3和10.1个百分点,两大行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39.2%。
分县(市、区)看,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陵川县(11.6倍)、开发区(1.2倍)、高平市(58.9%)和沁水县(56.2%),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阳城县(30.3%)、泽州县(27.5%)和城区(20.3%)。
4、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23.6亿元,增长21.1%;限额以下单位完成33.5亿元,增长13.5%.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情况看,重点商品销售持续旺盛,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1.52倍、73.4%、59.6%、55.4%和51.7%.汽车类销售也逐渐回暖,同比增长6.8%。
分县(市、区)看,增速高出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高平市(16.9%)、沁水县(16.7%)、泽州县(16.6%)、和阳城县(16.5%),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城区(16.4%)和陵川县(15.8%)。
市场物价逐月回落。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1-2月份上涨3.6%,一季度上涨3.4%。
5、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8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0.59亿美元,下降21.4%;进口1.90亿美元,下降7.3%。从产品构成看,钢铁制品出口1114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和玻璃制品分别完成出口185万美元、4046万美元和55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1.4%、24.9%和24.7%;铁矿砂进口12983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倍,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和塑料制品分别完成进口5582万美元、77万美元和16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2%、49.2%和39.1%。
6、财政金融运行良好。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5.7亿元,同比增长3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29.4%。
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从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看,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阳城县(64.9%)、城区(45.7%)、开发区(41.2%)、陵川县(40.6%)和沁水县(40.1%),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高平市(22.1%)和泽州县(20.8%)。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看,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阳城县(83.2%)、开发区(36.3%)、沁水县(34.9%)和城区(32.6%),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泽州县(25.0%)、高平市(17.0%)和陵川县(13.3%)。
在民生等重点支出的快速增长推动下,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52.5%,完成预算的17.8%,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增长64.5%,社会保障支出增长4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09.9%。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截止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6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1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92.1亿元,比年初增加58.7亿元。
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1元,绝对量增加936元,增长17.2%.分县(市、区)看,增速高出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陵川县(27.7%)、沁水县(19.2)、泽州县(18.7%)和城区(17.2%),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高平市(16.0%)和阳城县(15.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29元,绝对量增加333元,增速17.6%.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285元,增长17.0%,占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为57.7%,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9%;家庭经营性收入688元,增长15.5%,占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为30.9%,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7.7%;财产和转移性收入256元,增长27.2%,占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为11.5%,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6.4%。
分县(市、区)看,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沁水县(27.0%)和城区(19.3%),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的有高平市(17.0%)、泽州县(16.9%)、陵川县(15.4%)和阳城县(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