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大红枣儿送亲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12位社区大妈在台上跳《小苹果》。
3月5日上午,春雪穿庭,天气微冷,文体宫广场百姓大舞台上上下下一片欢腾,由城区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元宵节文化展演活动正在这儿热热闹闹地举行着。舞蹈、小品、快板、走秀、歌唱……当天是正月十五,一个个“正能量”十足的综艺节目,让群众过了一个其乐陶陶的元宵佳节。
上午10点,百姓大舞台首先被社区群众自编自演的舞蹈《欢天喜地》点燃。舞台上,身着节日盛装的老年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舞姿优美、舞步轻快。伴随着喜庆的音乐,他们跳跃着、舞动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给围观群众和过往市民送上了精彩的节日大餐。
紧接着上场的是男声独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浑厚的男高音,刻画出诗意的画面,勾起人淡淡的乡愁,唱出了春天的气息,深深地感染了观众的情绪。
小品《大年三十》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大年三十回家过年的故事。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还是回姥姥、姥爷家过年?一个个“主人公”上场,喜、笑、怒、骂、嗔,既呈现了婆媳矛盾,又呈现了夫妻关系、子女关系、亲家关系,人们纠结着、痛苦着,最后理不辩不明,大家和和美美地走到了一起过大年。故事道出了“80后”、“90后”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问题,传递了“和谐”家庭正能量。
旗袍走秀《紫竹山歌相映红》,八位身材高挑、光彩照人、平均年龄61岁的“奶奶”级模特,身着黑色绣花旗袍走上台来。丝竹声里,她们步态婀娜,款款而行。模特们昂扬的精神面貌、专业的猫步,引得台下阵阵“噼哩啪啦”的拍照声。
精彩好戏还在后头,紧随其后上场的舞蹈《小苹果》,12位社区大妈在台上蹦蹦哒哒,动作齐整,踩踏着动感的节奏,“喜感”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
最后几个节目也是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精彩:男声独唱《龙抬头》寓意吉祥;男女二重唱《敖包相会》把人拉进全民齐唱“卡拉OK”的岁月;豫剧表演《亲家母》、上党梆子《抬花轿》、群舞《大红枣儿送亲 人》……好一个热闹的元宵大舞台!
当天的综艺展演有个特点,就是“群众的元宵群众闹,群众的节目群众演”,记者采访到其中一个表演团体——驿后社区合唱团。团长李魁透露,当天他们共来了39名演员,这些演员可都是社区里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辈人物,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为了这台元宵晚会,老人们排除各种家事、杂事干扰,整整排练了一个多月,目的就是为了亮出最好的状态给广大观众。
61岁的黄华街社区大妈安静多才多艺,一连表演了好几个节目,又会唱又会跳。在台下换衣服的时候,老人说她一点都不觉得冷,能有机会在元宵佳节给这么多群众演节目,心里头热乎着呢!
舞台下,堵得严严实实的围观群众中,一个人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位老人头顶着4岁的外孙,一老一少从头到尾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看得十分专注。老人名叫李靠站,泽州县大箕镇北庄村人,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到城里。像李靠站家这样四世同堂,一起来看热闹的家庭还有不少,元宵节浓浓的“团圆”味儿出来了。
(文/本报记者 吴希莲 图/本报记者 焦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