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破解破解油改气监管难题

[导读] 2006年,我市迎来了最初一波的“油”改“气”浪潮。因为“气”的价格低、使用成本小,几乎全市的出租车和公交车都加入了“油”改“气”的行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说:“到2012年,许多私家车也赶了一把时髦,出现了又一个高峰期,那时,如果想把自家的车改成用

2006年,我市迎来了最初一波的“油”改“气”浪潮。因为“气”的价格低、使用成本小,几乎全市的出租车和公交车都加入了“油”改“气”的行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说:“到2012年,许多私家车也赶了一把时髦,出现了又一个高峰期,那时,如果想把自家的车改成用‘气’车,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

被改为“气”的车虽然创造了价值、节约了成本,但其潜在的危险性却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市质监部门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用了9年时间,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吕晋芳是一位老“的哥”,2000年,他从泽州县北义城镇到市区打拼。“当时,开出租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行业,我就想方设法买了一辆富康车跑出租,效益相当可观,但随着油价的逐步攀升和车辆老化维修费用增加,收入明显减少,甚至有干了一个月还赔钱的时候。2006年,听说有人把用‘油’车改成了用‘气’车,非常省钱,我就动了心思,把我的车也改成了加气车,一天能省出100多元。”吕晋芳说。

自从改成加“气”车之后,9年大概省了近20万元。尝到了甜头,吕晋芳换新车时,直接买了油气两用的普桑车。如今,靠开出租车,吕晋芳在城里买了房、扎了根。

出租车先行一步,公交车随后跟上。市公交公司副经理梁晋霞告诉记者,自从“油”改“气”在我市出现以后,我们为了降低营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也积极推行对公交车辆的“油改气”工作。此后,每年更换新车,公司买的都是煤层气动力车。现在,公司有450多辆车,除了几台不能改造的柴油车和12台充电车外,剩下的都是加“气”车。今年4月1日,我市又有62辆煤层气动力公交车上线。

据了解,截至4月20日,我市已办理车用气瓶使用登记的车辆有21538辆,安装各类车用气瓶28083只。“除去2000多辆出租车、450多辆公交车、为数不多的驾校教练车和营运车辆外,剩下的全是私家车,这可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的王泽刚说。

也就是说,现在用“气”的私家车要占到总数的75%左右,除了普通车,一些高档车也加入了用“气”行列。如今,大街小巷,车辆川流不息,加“气”车随处可见。

气瓶爆炸凸显监管难

2010年1月31日,我市发生了一起气瓶爆炸事故。

当时,私家车主王某私自制造、安装、使用非车用气瓶,在加气站加气时发生了爆炸。所幸当时加气车辆少,爆炸车辆周围没有人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虽然是一起意外事故,却为运行了4年之久的车用气瓶充装行业敲响了警钟,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监管部门还不到位。

从2006年我市有了加“气”车以来,质监部门的管理方式是:定期巡查、突击检查、驻站盯守等,这种传统的监管方式劳时、费力,不完善。面对车用气瓶量大面广、流动性强,而质监部门监管人员少、职权范围限制等问题,出现了登记建档难、执法监督难、充装把关难、执行标准难“四难”现象。

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申科长认为,传统监管的漏洞直接导致了“黑气瓶”、不合格气瓶充斥市场,违法改装、逃避使用登记、不按期检验现象不断衍生。

发生在2010年的这起爆炸事件,直接催生了车用气瓶监管的改革。

那么,该如何监管呢?质监部门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案。于是,市质监局组织工作人员到四川省眉山市、河南省焦作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取经,最终确定了推行车用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系统。

质监部门认为,电子标签动态监管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市车用气瓶底数不清、安全状况不明的问题,彻底杜绝非法改装、违规充装、拒不登记、逃避检验及气瓶检验质量不高的现象。

之后,市质监局召集全市各气瓶充装单位、运管站、各出租车公司、各公交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就推行车用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系统谈看法、提建议。2011年7月,他们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焦作市参观学习,查漏补缺。同年8月,市质监局在沁水县进行试点,他们用了将近40天,为700余辆加“气”车辆粘贴了电子标签,并颁发或换发了全国统一《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

电子标签破解难题

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到底是怎样一个系统呢?

4月20日上午,记者在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登录“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终端,全市24家加气站的充装情况一览无余。记者看到,新安加气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加气前,先拿扫描仪扫描了电子标签读取信息,大约2秒后,这个气瓶的信息传已经被传输至加气机的智能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息开启电磁阀,然后才能为气瓶加气。

王泽刚在一旁为记者解释道:电子芯片里有气瓶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入使用时间、是否定期检验、是否注册登记、规定使用年限、允许充装次数、使用单位名称以及车牌号、车型等相关信息。智能控制器就是根据以上信息是否准确来确定是否开启电磁阀,也就是说,气瓶的任何一项信息不符合就加不上气。

现在,质监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加“气”车颁发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并粘贴电子标签。王泽刚说:“这个监管系统有效封堵了人为违规加气的漏洞。随着该系统的广泛推行,现在我市绝大部分车用气瓶使用单位或个人都知道,超期未检的车用气瓶不能粘贴电子标签,无电子标签的车用气瓶会因加气枪不能启动而无法补充燃气。目前,全市的加“气”车车主主动办理使用登记、提前一个月申报检验,不用质监部门催促和监督了,这大大减轻了质监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提升了我市车用气瓶管理水平,彻底破解了监管难题。”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