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妮莎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骑龄,但他对骑行充满了热爱和激情,周边县市的骑行之旅,2016法国“怕不怕(PBP)”——晋城200Km不间断骑行选拔赛的积极参与。今年4月20日,他又骑行去了西藏。
一辆单车,68天,5600多公里。这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让人难以相信,这是63岁张文德的骑行记录。
“西藏之行,迈出了第一步,还有更远的路要用车轮去完成。”张文德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的这句话,让人不由心生敬佩。

张文德:花甲之年骑着单车去西藏 焦宇 摄
花甲之年爱上骑行
张文德是市五交化公司的退休职工,今年63岁的他虽然黑黑瘦瘦的,看起来却神采奕奕。“这次从拉萨骑行回来,我瘦了十七八斤。”张文德笑着说。
2006年,张文德被查出患了糖尿病。除了吃药控制病情,张文德开始积极锻炼身体,每天坚持绕城走路两个小时,从2010年开始,他更是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走路去白马寺山山顶再原路返家,风雨无阻。
“喜欢上骑行是从去年才开始的。”张文德说,儿子花8000元买了辆自行车放在家不骑,他觉得太浪费了,没想到一开始骑行,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他加入了我市的驰帆单车俱乐部,跟更多的骑友一起交流经验心得。
去年7月,张文德第一次跟俱乐部骑友骑行去了陵川县上云台,全程140公里。去年国庆,他又跟随骑友一起,从晋城出发,绕长治、平顺、林州市等周边县市骑行三天,全程400公里。虽说是俱乐部里年龄最大的骑行者,而且骑行时间又不长,张文德却一点儿都没有拖后腿。“骑友们都说,原本还害怕我跟不上,没想到我一连三天下来,不仅没被大部队甩开,还始终保持在中上水平。”张文德说,那次骑行归来,他一点儿都没感觉到累。从此,张文德开始萌生长途骑行的想法。
4月9日,晋城市举办2016法国“怕不怕(PBP)”—晋城200Km不间断骑行选拔赛,从月星广场出发,到达太行山大峡谷再返回。张文德报名参加了比赛,用时11个小时27分钟完成全程,通过这场比赛,张文德还结识了骑友郭会裕。“我计划这几天一个人骑车去西藏。”张文德说,没想到得到了郭会裕积极响应。闲聊之后,两人当即决定结伴前往西藏。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开始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川藏线上,经受恶劣天气和高原反应的考验
在网上查阅骑行西藏的攻略、准备御寒的衣物,为了防止自行车出现意外故障,张文德还专门学会了自行车常见故障的修理并携带了修车工具,为此番骑行做足了准备。因为7、8月是西藏的雨季,恐怕会遇到泥石流,5月是骑行进藏最好的季节,于是,张文德把出发的时间定在了4月底。4月20日,他和郭会裕在一众骑友们的欢送下,开始了这段西藏之行。
从晋城出发,进入陕西,越过秦岭,抵达成都。这一路,赏美景,吃美食,发朋友圈,张文德称很惬意。5月10日,张文德一行进入川藏线,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川藏线上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可张文德一点儿不露怯。“从成都到拉萨,要翻过14座山,越过10条河。”据张文德介绍,在川藏线上骑行,除了需要经常上山下山比较累,反复无常的天气尤其让人难以忍受,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气,转眼就下雪下冰雹,需要不停地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一次,他和郭会裕刚爬上了一座山,顾不得大汗淋漓就忙着拍照,结果山顶突然吹来一阵冷风,张文德得了重感冒,还伴有咳嗽的症状。在平常,感冒也许不是什么大病,但在骑行途中却不是小事。张文德的老伴儿和儿子女儿得知后都劝他回家。“可是我不想放弃。”张文德说,休养一周后,身体有所好转,他又重新出发了。
除了感冒,张文德还有严重的高原反应。5月31日,张文德一行到达米拉山垭口,海拔5013米,他感觉有些头晕恶心,在等待郭会裕的过程中,他甚至靠在石头上睡着了,后来被郭会裕叫醒才急忙下山。“一下山,高原反应就没有了。”张文德说,只要不上5000米,他感觉自己完全没问题。
返程途中,独自一人在荒漠中穿行
6月2日,张文德和郭会裕终于到达拉萨。然而,一个坏消息让他猝不及防,郭会裕由于工作原因,要立即坐火车回晋城,不能和他一同骑行返回晋城。是和郭会裕一起坐火车返回?还是独自一人骑行回去?张文德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原本,张文德和郭会裕打算从拉萨出发,经昆明、贵阳、长沙、武汉,再北上回到晋城。由于郭会裕没有同行,再加上南方盛夏即将来临,张文德只好改变回程路线。为了避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和高原无人区,张文德决定将自行车托运至格尔木,自己乘车前往格尔木后走青藏线,经西宁、兰州、延安,独自骑行返回晋城。
“骑行前两天最艰难。”据张文德介绍,6月8日,他从格尔木出发,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3点,骑行了142公里,经过了一个公检站、一个加油站、三四家修车点,一路上一眼望去只有漫无边际的荒漠,时而有大车呼啸而过,半路上累了连乘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顶着烈日在路边坐一会儿,午饭是提前准备好的馒头和纯净水。“不走青藏线,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体验,除了体能的消耗,还有内心的孤独和对前路未知的恐惧。”张文德说,142公里处的诺木洪是个专门的休息区,有饭店和旅店,因为不确定天黑之前能否达到下一个休息区,他只能停下脚步在诺木洪休息一晚。
第二天,张文德整装出发,再次在荒漠中穿行。骑行了100公里之后,张文德惊喜地发现,路边一个指示牌显示,前方17公里处有村庄,他抬头一看,前方果然隐隐约约能看到村庄。这是张文德两天以来见到的第一个村庄,他不由地加快了骑行的速度,没想到竟遭遇了沙尘暴。“突然狂风大作,能见度不足5米,正好又是顶风,短短17公里的路程,我足足骑行了两个多小时。”张文德苦笑着说,没办法,谁让他喜欢上了骑行。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文德在骑行路上,欣赏了青海湖的美景,见到了文成公主的雕像,体验了当地藏民的生活。离开高原之前,张文德把自己的保暖衣、羽绒服全都送给了藏民。路上,张文德还遇见了三位同样年过花甲的骑行者。“他们是河北邯郸人,知道我是独自骑行之后,打算把我送到晋城,他们再回邯郸。”据张文德介绍,他们相约一起走309国道,没想到一连三天全是爬坡路,由于体力透支太大,三位邯郸骑友选择中途放弃,他只好继续独自骑着自行车继续前行,终于在6月26日返回了晋城。
骑行之旅,温暖感动相伴
从晋城到拉萨3600公里,从格尔木返回晋城2000公里,全程5600多公里。这趟西藏之行,张文德尽情欣赏了沿线的自然美景,同时还不忘把秀美的风景拍摄记录下来,用手机发到朋友圈和大家一起分享。
独自骑行的孤独,一路上的辛苦与危险,中途有没有想过放弃?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文德肯定地说,一次都没有。张文德是位退伍军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参加了抗震救灾荣获集体二等功,他说,是军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信念,让他坚持到了最后。
“西藏的景色之美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很庆幸这辈子能去一次,虽然苦和累,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张文德说,除了欣赏美景,他一路上也收获了不少温暖:半路上他没准备干粮,刚结识的骑友就分给他;中午在饭店吃完饭,老板还容留他在店里午休;他每次发的微信朋友圈信息,都能得到来自亲友和骑友的鼓励……这一切的点点滴滴,张文德都记在了心里。
经历了这次骑行,张文德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骑友。一位来自台湾的20多岁的女孩,只身一人,从北京出发骑行至青海湖,车上驼了30多斤的行李,包括帐篷、锅碗瓢盆等,一路上找不到地方住就露宿野外,自己做饭吃;还有来自甘肃的两口子,丈夫60岁,妻子58岁,高反严重也不曾放弃……这些骑友的事迹,更加坚定了张文德骑行的信念,
“我还要继续骑行远征的梦想。”张文德说,等休整后,他计划从漠河骑行到海南,“我对自己有信心,对身体有信心,我深信我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