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河矿,一些岗位因为减免临时工,不同程度出现了人员紧张状况。为了充分挖掘内部劳动用工潜力,该矿立足现有岗位职工,实行岗位互换,练就一专多能的度危求进多面手。
岗位互换“姐妹花”——挑战面前寻求新突破
一大早,记者来到地面运行工区生活水厂,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压泥池旁边清理煤泥的李纷纷。
从原来的消防控制室来到生活水厂,李纷纷迅速适应了岗位的转换。
“要想胜任生活水厂的工作,理解工艺流程是关键。”从到生活水厂的第一天起,纷纷就跟着师傅认真学,用心记。“每月我们都要月考,工艺流程的题占很大比重,那时我又是新工人,学习新知识,自然花的时间要比别人多。”工夫不负有心人,纷纷在之后的每次月考中总能名列前茅。
纷纷不仅注重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也是一把好手。在刺鼻气味充斥的压泥车间里,伴随着机器运行的轰鸣声,纷纷清理污泥从不喊脏喊累。
“一开始看见压力过滤器和生物活性炭塔上的数十个阀门,真心发愁,根本颠倒不清它们的用途,那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哪个阀门是干什么用的。”现在,纷纷闭着眼睛都能知道每个阀门的用途,拿起F扳拧动阀门早已轻车熟路。
在纷纷拧动阀门的时候,消防控制室的赵莉正在看护消防主机,三楼和地下室的开关柜也是她负责的范围。据了解,赵莉原来在生活水厂上班,后来应矿上岗位互换的需要,她来到了消防控制室顶岗。“从刚来到消防控制室的不适应,到现在无论哪个烟感器、感热器发出警报,我都能第一时间确定警报位置,并迅速进行排查处理,确实提升了很多,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赵莉对记者说道。
90后选煤姑娘——高压下练就一身真本领
“记得来到化验室的第一天,还真有点儿担心,煤质化验责任重大,一旦不准确,很有可能造成外运纠纷,所以觉得很是‘压力山大’。”原本在选煤厂磅房负责称重的王娇说道。
刚开始学化验,光是称重就让她分外头疼。搅拌好的煤样,用小勺盛出一点儿来,小心翼翼地放入一厘米高的灰皿里。接着,打开天平上密闭的小窗户,稳稳地把灰皿放进密闭天平上,待调试好天平后,一次称出0.5g的煤样,上下误差不能超过0.05g。
王娇从第一次称煤样需要反复称取几十遍,到现如今几次就能控制好所需煤量,可谓经过了成千上万遍的演练。
而为了提高化验速度,每一次煤样化验做灰分、硫分、水分分析,王娇从不坐着,始终站着,有时一个班下来,腿都站肿了。但她从来不抱怨,“现在煤质要求高,化验也随之增多,我们累点儿没啥,关键是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这才是关键!”王娇笑着说道。
王娇到化验室轮岗,同样是90后的宋玮则来到了采制样室。“原来我是在寺河矿调度车间,来到采样室,每天跟煤样打交道,才知道采制样工工作的不易。”宋玮颇有感触地说道。
筛分、缩分、破碎、烘干、研磨,宋玮一次次把100kg的采样制成100g粒度为0.2mm的分析煤样,供化验室分析实验。每进行一次缩分,她都要仔细算、用心称,在反复的称重过程中,她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随之而来的是,她制样的速度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迅速提高。
“岗位互换,初看是苦,因为不适应新岗位的操作和技术,所以苦,但苦中有甜,这甜就是不计付出过后的满满收获。”寺河矿地面运行工区运行三队技术员王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