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阳城县不惜财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纪实

[导读]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2019年金秋时节,国家文化旅游部公布了全国71家单位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仅3家,阳城县位列其中。消息不胫而走,每个阳城人都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欣慰和自豪。这是阳城县委、政府持续多年狠抓全域旅游的结果,凝结了全县上下广大干部

黄河新闻网晋城 2019年金秋时节,国家文化旅游部公布了全国71家单位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仅3家,阳城县位列其中。消息不胫而走,每个阳城人都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欣慰和自豪。这是阳城县委、政府持续多年狠抓全域旅游的结果,凝结了全县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其中也倾注了阳城财政的一片深情。

为全域旅游铺上美丽底色

阳城全域旅游,是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的。如果没有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全域旅游就无从谈起。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县政府把资金投放向农村环境治理倾斜。按照《阳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芦苇河、沁河、获泽河流域沿线村庄、磨董旅游专线和中国农业公园所辖区域为重点,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

一是厕所革命行动。财政投资5800万元,通过“三河”沿线村庄水冲式、“中国农业公园和磨董旅游专线”沿线村庄混合改造多样式,完成了全县23293座厕所改造,占2.9万座总任务的80%。二是拆违治乱行动。掀起了以皇城相府景区周边五村一体化共治为引领的村庄清洁行动,全县所有景区、镇区、六道和85个重点村同步推进,拆除违章建筑2131处,私搭乱建2789处、拆违面积16.3818万平米。三是垃圾治理行动。坚持用好4700万中西部补短板专项资金,改建垃圾中转站22处。坚持完善垃圾转运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全力打造智慧环卫,最终实现城乡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和处置一体化全覆盖。四是污水治理行动。坚持三河流域污水治理全县一盘棋,全县已有4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和3座中型污水处理站已开始运行,有3座小型污水处理站已建成,有2座中型污水处理站和4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正在兴建。五是卫生乡村行动。全县创建了4个省级卫生示范乡镇、100个卫生示范村。市里评比表彰了阳城县20个清洁乡村,形成了卫生乡村创建新热潮。

与此同时,全力加快农村交通建设,为全域旅游疏通经脉。投资10亿元,完成了阳蟒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投资6.2亿元的“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阳城段建设。投资4300余万精心完成了辐射6个乡镇61个行政村的磨董乡村旅游专线98公里,西蟒、析城山、九女仙湖等旅游专线168公里。投资8378万元完成了北留、润城旅游公路上档升级。投资1675万元开展了“四好公路”建设,已完成路基工程17公里,危桥改造30余米。新购置公交车64辆,新增公交线路70余条,形成城际、城乡、乡村、旅游四位一体全域公交网络。投资8000余万元新建省运车站、建立智慧服务体系。依托省运汽车站设立旅游集散中心,新增标识标牌113个、旅游公厕100余座。游客集中场所均实现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开发了“悠然阳城”微信小程序,基本上实现了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和实时信息推送等功能。

塑造全域旅游的精彩内核

近来年,县委、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统筹各类资金10亿多元用于发展旅游产业。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年均增幅14%。制定了《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奖励办法》,对通过国家3A级以上评定的旅游景区,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奖励;与各大银行先后推出了“聚力贷”、“助保贷”、“新农贷”等金融服务,为旅游企业担保贷款达6470万元;通过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资金发展农家乐1600多户,拉动社会投资8000多万,带动每户农家乐年均增收3万元。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旅游发展、增收致富、致力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发阳城古堡民居资源,打造全国古堡民居第一县。争取上级资金1亿多元,引导社会资金4亿元,对全县124处古堡民居进行保护修缮,修复了砥洎城、郭峪古城、海会书院、杨继宗故居、中庄布政李府、潘家大院、索泉岭全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坪泉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枪杆村会议旧址等古堡民居。大力度的保护与开发,使阳城获得了“全国古堡民居保护利用示范县”的殊荣。

融合发展先行先试。开展了蟒河镇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项目建设。共规划项目23个,已完成项目4个,正在实施项目11个。在蟒河镇先行区进行了“三变”改革。31个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正在准备成立蟒河镇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县财政为蟒河先行区注入参股本金207.4456万元。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招商引资、信息发布、产权交易等多个版块建设正在推进。

截止2019年10月底全县旅游人次达到1256.9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19.25亿元,通过发展旅游人均增收1000多元。

拉长全域旅游产业链

全域旅游不仅要有静态的景点、景观,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要有动态的绿色产业,让人们参与其中,获得深度的旅游体验。阳城县把全域旅游和富民增收结合起来,不遗余力支持群众发展绿色产业。

一是着力发展蚕桑产业,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县桑园面积达到38000亩,年蚕茧产量140余万公斤,蚕茧收入5800余万元,被农业部授予“华北蚕茧第一县”。二是着力发展畜牧业,以鸡、猪、羊、蜂为重点,以“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为主攻方向,建成一批以温氏一体化养猪、华璨禽业有限公司、紫金山合作社为代表的高标准规模健康养殖园区,有力地带动了养殖业由数量型向科技型、效益型的转变。全县年鸡、猪、养存栏分别达到约630万只、45万头和16万只,养蜂3万余箱。三是着力发展干果经济林产业,全县干果林面积达到10万余亩,其中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万余亩。四是着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以香菇、木耳为重点,以析城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冠宇食品有限公司等为龙头,年生产规模达到1500余万袋(棒)。五是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以连翘、山茱萸、菊花为主,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六是着力发展小杂粮产业,以富硒小米、红苗谷为代表,名扬全国,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万余亩。

与此同时,阳城县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全县426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任务,核实资产总额97.34亿元。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209.9万亩,已通过市级验收。完成了成员身份确认,424个村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占总村数的99.5%,界定集体成员313791人。推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357个村挂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占总村数的83.8%。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在润城、寺头、河北、白桑四个乡镇进行了1.26万亩的项目实施。推进了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投资1800余万元,在全县89个行政村实施项目达到89个,全部项目已开工实施。推进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投资3000余万元在全县26个村开展了项目实施,目前全部项目进展顺利。(秦钢 范旭东)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