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渐渐淡化了的晋城年俗

[导读]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传说早在尧舜时期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不过,大多认为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晋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形成了浓浓的传统春节习俗。传统的晋城人过年,是从阴历的腊月初八,即“腊八”开始的。这

(资料照片)

居民区偶尔一两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提醒人们春节又快到了。看着大街上人们匆匆的脚步,一副副淡定的面容,只觉得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经淡化了那曾经浓浓的年俗,以及久违了的对过年的渴望。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传说早在尧舜时期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不过,大多认为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晋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形成了浓浓的传统春节习俗。传统的晋城人过年,是从阴历的腊月初八,即“腊八”开始的。这天,家家早晨做一大锅以“软米”为主要原料的甜饭,预示着甜甜美美的喜庆节日开始了。

一进腊月,晋城人就不用阳历记日子了,普遍改为阴历。阴历二十三,是传统中的“小年”,这一天傍晚,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灶”,即祭灶神。晚饭时分,一家老少齐跪在灶神爷牌位前磕头,同时给灶神爷供奉有火烧、糖棍的供品,祈求灶神爷上天言好事,来年保佑全家更幸福。祭完了灶神,放上一挂鞭,全家人方开始吃晚饭。

“小年”一过,便是大人最忙、孩子最快乐的时节。一般阴历二十五开始,大人要扫屋、粉墙、贴年画、蒸馒头、炸油糕,孩子们则手里拿着点燃的香,以及俗称“一百头”的小鞭炮东家跑、西家窜。晋城的粉墙及蒸馒头最具特色,粉墙用的是一种称之为“粉土”的乳白色黏土,用锅煮开“粉土”后,拿刷子往墙上一抹,尔后整个墙会变得净白。今天这个风俗已经很难见到了,在某些农村大概还能看到。蒸馒头,则要蒸出各种禽兽、花朵状,点上红、绿等色彩后,个个像一个艺术品,谁家儿子年前结婚娶了媳妇,则还要蒸上大大的“口龄馍”,表示家里添了人丁。年后媳妇回娘家走亲戚时,往往要比谁家的“口龄馍”蒸得大、馍面光、粘花好,所以,一些蒸馒头蒸得好的媳妇,到年关总要被人请去帮忙。

二十九,扫一扫。二十九前,小伙子、大姑娘还要扭秧歌、耍故事、闹红火,一来到邻村演一下,图个热闹,二来为随后到集镇上会演作准备。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即传说中的除夕,以前的晋城农村,一般在除夕上午要杀猪宰羊,集体给家家分年肉,这时整个村子喜庆气氛达到了高潮。随着三十下午贴完对联,家家已准备停当,孩子们有的已穿上了过年的新衣裳。

此外,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过去晋城人过年还有家家架焰火的习俗,叫“烘真火”。即在大年三十晚上,在自家院子中用木材、煤球或炭块拢成一个火堆,上面放些松枝,点燃后还有松枝的清香味。现在城市里的人们都住在楼房里,已没有条件“烘真火”,农村和有小院的人家还可以延续这一传统,烧烧“真火”,祈求来年生意兴旺,生活红火。

除夕夜,家家户户大团圆。以前是一起围着包饺子,后来,则成了八点钟一到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晚十点过后,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家一户守岁,企盼着满怀希望的新年到来。

“年复一年我梦回故乡……”一首老歌唱出了人们的思乡情怀。现在人们已经很少专门做“腊八”甜饭,很少粉墙、蒸馒头了。过年风俗的简化,不知说明社会在进步,还是说明人们正在淡化一些传统。想起那些淡化的年俗,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淡淡的忧伤。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