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天高气爽,沿晋高一级路北行,在高平市唐庄村口折道向西,顺着弯弯曲曲的公路,就会找到一片被当地人称为“世外桃源”的去处。这个名叫韩家庄的小山村,依山傍水,绿荫环绕,深呼吸一口,肺中满满的都是清新的果香气息。
9月16日,记者一行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当天,正是该村的玉露香梨首次采摘的日子,漫山遍野的梨树随风摆动,而枝头那些个大饱满的梨子,过几日就要启程南下闯市场。高平市花果山玉露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全村玉露香梨产量较去年增加不少,“广州已经预定了两万斤,上海也预定了一万斤,相当受欢迎”。
韩家庄村是高平市野川镇疙瘩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仅有48户,163口人,耕地面积554亩。尽管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但村子周围却有四五股甘甜的山泉水四季长流,而且土地多是梯田,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为果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果树的传统。
前些年,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大多数村民种植出的水果产量低、品质差,遭到市场冷遇,这严重打击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眼看守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却无法利用起来,韩家庄村民们心里也满是焦急,多方奔走寻找发展良机。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在镇政府的指导下,韩家庄村正式成立了高平市花果山玉露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前期筹划、平整土地,2011年春,合作社与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对接引进了“玉露香梨”,首批就种植了130亩左右;2015年,合作社又再次引进“玉露香梨”,并且成功种植380亩左右。
今年54岁的韩忠义是村里的果树种植大户,他前后分两批共种植了5亩玉露香梨。在韩忠义的果园里,他告诉记者,2011年种的一亩玉露香梨树已经逐渐进入盛果期,60多颗梨树结出的果子,按照直径7.5厘米以上达标的条件来看,最少也能产2000个左右的梨子,“光这一亩玉露香梨收入就能达到4000元左右。”韩忠义兴奋地说,自家这一亩地属于山地,在过去只能种植玉米,年收入不到一千元,“有这样的变化,多亏了咱们合作社办法多”。
“2011年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村民大多不把这个当回事,不少果树都可惜了。”合作社发起人之一的韩晚枝介绍,经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反复做思想工作。去年玉露香梨丰收,不少村民收入大增,带动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现在,韩家庄村的玉露香梨树,已经从过去无人重视,变成了“村中一宝”,“比如春天,我们村民每个人去梨园的时候,都要背着一大包各种修剪工具,修剪完梨树以后,还要抹上愈合剂,别提多用心了。”韩晚枝说,尤其每年5月初,梨树刚结果的时候,大家更是要仔细地在每个果子上套上塑料袋,以减少病虫危害和农药污染,直到采摘结束,“咱的梨都可以直接入口,特别干净”。
在前往韩忠义果园的路上,记者注意到,路边不少地方都用塑料薄膜盖上,隐隐还有臭味传来。韩家庄村的第一书记牛月林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民、合作社收购来的农家肥,储存在果园附近,以便及时使用。“我们村里的果园全都使用农家肥,以玉露香梨树来算,每棵梨树每年少说要‘吃’掉两三百斤农家肥。”牛月林说,这样做虽然种植成本提高了不少,但果树能保证在最自然的环境下生长,加上只采用农家肥,因此果实的味道与口感比市场上一般梨子要好,而且营养价值更丰富。
牛月林告诉记者,现在全村共种植了玉露香梨400余亩,苹果、桃等水果60余亩。目前,村里主要推广种植玉露香梨,采用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提供树苗,村民负责种植树苗并养护,最终由合作社出资收购梨子。同时,合作社还聘请技术人员不定时为村民指导技术。“每年冬天,我们都要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村里进行技术指导,以便种植户能更好地养护果树。”韩晚枝说,村里还组织了十几位村民作为技术骨干,经常去省里参加相关培训,并为村里的技术困难户(如五保户等)提供技术帮助。
“去年,村里的玉露香梨首次大规模挂果,130亩玉露香梨的产量达到3万斤左右,并首次向广州运送4000斤试销,几天的工夫就销售一空。”牛月林说,今年9月9日,韩家庄的玉露香梨又在广州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健康保健产业博览会,由于玉露香梨甜度更高,口感更好,原打算发货的两万斤梨子在会上就全部预售一空,另外,上海还有专人来到村里,也预定了一万斤玉露香梨,“咱们现在一点也不愁卖,关键还是得不断扩大产量”。
“现在,韩家庄村上下都在全神贯注干好一件事,那是种好果树。”牛月林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比如硬化田间道路,修建12000立方米的水塘,还建起了100万斤容量的水果冷库。下一步,村里将同合作社一起,扩大玉露香梨的生产规模,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本报记者 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