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既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执政党向世界所做的宣言。
农村留守贫困老人因病、因年老多为深度贫困人口,需要由政府和社会兜底脱贫。陵川、沁水作为我市两个省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把农村留守贫困老人脱贫与养老相结合,用温情和实际行动全力进行帮扶,切实让贫困老人在脱贫的道路上不再孤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其做法受到省扶贫攻坚领导组的肯定。今日本报推出长篇通讯,介绍两县的具体做法、经验,敬请关注。
□彭慧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延续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目前,不少农村留守老人因年老、疾病或缺少子女照顾而陷入贫困,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两个省级贫困县——陵川县、沁水县把农村留守贫困老人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抓在手上,采取多种举措,为贫困老人办实事解难题,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精准识别不落一个
陵川县、沁水县的偏远山区多为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两县偏远山区农村的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为方便孩子就近上学外迁城镇或中心村,老人以及伤残智障群体成为主要的留守者。陵川县古郊乡南边村目前有4个自然村、128户,在籍人口325人,常住人口不足15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7人。沁水县庙坡村有6个自然村、122户,在籍人口272人,除主村外,其余5个自然村仅剩22户、39人,多为孤寡老人。这些自然村地处偏僻,生活不便,老人们大多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一遇病灾更是无着无落,一筹莫展。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陵川县、沁水县坚持全面覆盖,精准识别,一个不落,统筹解决贫困留守老人脱贫问题。在贫困户、贫困人口识别中,他们把贫困老人作为重点人群高度关注。经过层层把关,陵川县共识别贫困户9836户,贫困人口2666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6600余人,占到了25%左右;沁水县共识别贫困户4567户,贫困人口106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500余人,占30%以上。
用好政策兜好底
农村留守贫困老人,大多已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县将农村贫困老人脱贫和养老相结合,整合使用脱贫攻坚与农村五保、低保、养老政策,确保贫困老人实现“两不愁,两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搬迁改造保住房。房屋年久失修,破损漏雨,安全无保障,是困扰多数留守贫困老人的最大难题。两县把解决贫困老人住房安全放在首位予以解决。陵川县利用易地搬迁资金建设了潞城镇一、二期和西河底乡3个规模较大的特困移民敬老院,在中心村建设了16个小型集中安置点,共可安置贫困老人及病残智障村民360余人。其中,潞城镇一、二期特困移民敬老院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面积3622平方米,建筑面积3813平方米,床位150余张,可为潞城及夺火、马圪当、古郊、六泉等东部5个乡镇贫困老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沁水县利用易地搬迁资金建起了十里、张村、胡底、郑庄、土沃、端氏、胡底乡玉溪村、郑庄镇南大村8个乡、村幸福大院,在中心村建起了24个小型集中安置点,总建筑面积22491平方米,总投资4335万元,可集中安置五保、低保及特困户510户663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县建设的特困移民敬老院、幸福大院及小型集中安置点,用地均为村集体闲置用地,如空地、旧学校、村委会闲置房及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归集体所有,入住贫困老人、伤残智障贫困户仅有使用权,实事上成为乡村安置贫困老人及特困群体的流转房,创造性地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置房的利用率,促进了边远山区农村的稳定发展。对居住在较大村庄、无力也不愿异地搬迁的贫困老人,他们则通过危房改造,为老人们提供了安全住房。
社会保障保吃穿。两县把贫困留守老人均纳入五保户、低保户,以五保金、低保金和养老金保障其吃穿用度。特困移民敬老院、幸福大院建成后,多采取转交或委托民政系统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为确保移民敬老院顺畅运营,今年,陵川县拿出70万涉农整合资金补贴县社会福利中心,鼓励其吸纳分散供养贫困户、低保户及残疾人。沁水县的乡(镇)敬老院,则由县财政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和日常运行经费。对于小型集中安置点安置的老人,除以五保金、低保金和养老金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外,公益性岗位、村集体光伏产业收益及其它资产收益多向贫困老人倾斜。同时,鼓励子女赡养,社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捐赠增强其保障。
医疗服务保就医。为确保贫困老人老有所医,两县为每个贫困老人办理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今年市、县两级还出资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大病补充和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同时,两县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维修了贫困村、低收入村卫生室,配套了医疗器械;为每位贫困老人提供了健康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和医疗服务政策保障团队。
为民服务真诚奉献
在陵川县、沁水县脱贫攻坚中,涌现出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及企业。他们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爱心,确保了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落小。
现任沁水县土沃乡副乡长的董秀平,2000年担任民政助理,近20年间,全乡几十个山庄窝铺,不知跑了多少遍,村里留守老人和伤残智障村民的艰难生计、破旧住房、脏乱环境让她不安、心痛。2007年担任乡敬老院院长后,奔走上下各方,筹集资金380万元,建起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纳120人,水、电、暖、气、卫生室、活动室、理发室、洗衣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齐备的乡敬老院,让散居于山庄窝铺的五保户、低保户及残疾人搬进了新居。为补充办院经费不足,她还利用敬老院周边及周边村的空地养起了几十只鸡,百余头羊,建起了3栋蔬菜大棚,鼓励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老人及残疾人有偿劳动,自强自立,把敬老院建成了老人们的温馨之家。这期间,她几次有机会调到县里、市里工作,回到家人身边,但舍不下这些老人,选择了放弃。
陵川县古郊乡南边村党支部书记赵保民,今年55岁,村里4个自然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谁,谁家有什么难,老赵一清二楚。去年7月18日、19日,陵川县普降暴雨,南边村也未能幸免。老赵连夜将村里六七户住在危房里的老人接到了村委,让老伴做饭,帮老人们渡过了难关。今年老赵多方克服困难,在村里建起了全县第一家小型集中安置点,为村里9位老人建起了7套集中安置房,房内水、电、炉灶齐全,房前的小院还精心修建了花墙,装上了不锈钢护栏。他还多方筹措资金,为老人们配置了床、褥、被子、灶具等用品。今年7月底,9位老人欢喜入住。老赵高兴地说:“城里人常说拎包入住,我们这儿是拄棍入住”。
沁水县樊村河乡景村村第一书记侯琦琦,是80后小伙子,2015年到景村担任第一书记,看到村里的留守老人们仍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艰难度日,便多方尝试,筹建起了沁山绿水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沁山绿水”贫困老区原生态农产品网上公益平台,寻找爱心企业、家庭,和村中农户“一对一结对认亲”,认购农户家的原生态农产品。通过公益平台,2016年,为贫困户累计销售农产品30余万元;今年,已预售和销售80余万元。
爱心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帮扶留守老人脱贫的队伍。晋城银行动员员工与景村22户贫困户结亲,认购农产品金额达40余万元。顺世达铸业集团投资近百万元,帮助郑庄镇庙坡村实现了集中供暖、供气,让留守村中的老人也过上了水电气暖齐全的新生活。
老有所为乐在其中
留守在山庄窝铺的贫困老人,除生活不便外,最难奈的是孤单,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都走了,村里一年也见不到几个人,特别是在冬季。但要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老人们往往又舍不下自己的几亩地、几畦菜。陵川县、沁水县在脱贫攻坚中,一方面落实、落细、落小政策,保障老人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注重尊重老人意愿及其原有生活方式,鼓励其尽其所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今年,陵川县扶贫办、社会服务福利中心与100户特困户签订了集中供养协议,由县扶贫办拨付每人集中供养费用7000元/年,老人们可搬入水、电、暖、气及医护管理齐全的养老院居住,但同时规定,老人们可按月或按季领取供养费,回家居住,方便春种秋收。这一规定,让一些仍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很高兴,一到农忙,就回家侍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沁水县土沃乡在脱贫攻坚中高度重视产业扶持,2015年,董秀平动员社会爱心人共同投资成立了润泽农业开发公司。2016年,公司投资2300万元,在紧邻乡敬老院和幸福大院几个村,租赁土地1200余亩,修建了300栋使用年限20年以上的高标准现代蔬菜大棚,带动贫困户增收。这两年,居住在敬老院仍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农忙时,便到大棚从事采摘、打杈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人每天可领到二三十元工资。老人们高兴多了零花钱,院办经费也得到了补充。
两县在中心村建立起来的40处小型集中安置点,既解决了留守贫困老人的住房安全问题,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又照顾了老人们就近务农增收的心愿,很受老人们欢迎。我们去南边村调研时,已入住安置点新居的赵启秀老人,刚从附近田里忙活回来。家里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门外的水泥地上晾晒着核桃、豆角。老赵今年65岁了,心脏不好,但仍种了一亩多玉米,4亩连翘,村里还照顾他当了特险期护林员,每年另有1500元的收入。说到如今的日子,老赵满脸笑意,幸福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