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晋城民俗里的传统年味儿

[导读] 贴春联、守岁、吃饺子……又一个新年热热闹闹地向我们走来。每个春节民俗都有着独特的传统年味儿,让我们一起体味咱们晋城年俗里那些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晋城民俗里的传统年味儿
晋城民俗里的传统年味儿

贴春联、守岁、吃饺子……又一个新年热热闹闹地向我们走来。每个春节民俗都有着独特的传统年味儿,让我们一起体味咱们晋城年俗里那些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春节早就有的一种饶有兴趣的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赶百鬼,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

  贴春联贴福字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到了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自入腊月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过春节,晋城人家中的“福”字不可少。“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在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美好未来的祝愿。

  祭祖

晋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晋城市民普遍采用的仪式。除夕前,家家都不忘给已故的先人焚香,并摆上供品,表示新年即将到来,敬请列祖列宗回家同孩子们欢乐团聚,共度佳节。

  年夜饭

随着时代的不同,年夜饭也有所不同。困难年代,晋城人除夕晚上吃的是“米粸”。做“米粸”时,锅里先下小米和菜蔬熬,然后放入豆子、红薯、花生等,熬成后放入面条,营养丰富,吃着清爽可口,有“米粸随豆,赛过吃肉”之说,有人也称“米粸”为“满家喜”。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晋城人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米粸”逐渐退出了除夕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鸡鸭鱼肉,肥羊美酒,吃啥有啥,应有尽有。

  初一开门炮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家家户户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嗵-嗵-嗵”三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烧旺火

紧张地梳洗、穿戴整齐之后,妇女们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诸神、列祖列宗的贡品,开始迎神(有的地方叫接神)。

祭祀过后,晋城人会把早就架好的年柴烧起,火舌足有丈把高。烧年柴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不仅整个庭院明亮,而且天空也被映得通红,预示着红红火火、旺气冲天、兴隆繁盛。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吃完饺子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好好做人。更多的人家是大年初一这天,小孩子们齐聚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个个跪拜,然后由长辈们发红包。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年

大年初一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中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家拜是自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出门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现今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就是“团拜”活动的延续。

  初二初三回娘家

正月初二被称为“狗日”,有“金吠报春”的说法。这一天,除了要祭财神,北方还有回娘家、走亲戚的传统。

晋城人一般是在大年初二回娘家,而晋城有的县区则是初三才回娘家。以阳城的润城为例,润城是大年初二走亲戚,按亲疏、长幼安排日程,初二要到姥姥家、舅舅家,初三才到妻子的娘家。

如果家族大亲戚多,正月走亲戚就是个大事,要串七八天或更长时间。

晋城过年还有吃馋酥的习俗。馋酥是一种油炸食品。把白面用水加鸡蛋、白糖和好,捏成四五厘米大小的麻花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吃着酥软、香甜。多作早点,也可作点心。因人人都爱吃,故名馋酥。

在晋城一些地区,也有正月初三回娘家的讲究。每年正月初一初二一过,嫁出门去的女儿们就会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过年,看望家中的老爹老娘。女儿回娘家,必须要备办好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然后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初四吃折罗

在晋城,大年初四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绑火神

北方有农村有一个风俗叫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初五大扫除

这一天,晋城人黎明即起,打扫卫生。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一扫帚也不能动,动了就将好运气扫掉了。到初五这一天,才要彻底搞一回大扫除。

  接财神

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商家店铺为什么要在正月初五开市呢?据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人们一年的财运都是由财神决定的,所以,众多商家店铺抢着在正月初五开市,目的是“发利市”。旧时,大多数商家店铺都有财神堂、财神龛,供奉着财神的神像。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初六送穷

送穷是晋城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神。穷神,又称“穷子”。相传穷神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唐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