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讲好晋城故事】见证晋城的华丽蜕变

[导读] 记忆中的晋城有古老的城门,残缺的城墙,一条由石块铺砌而成的狭窄的街道两旁还是低矮的破平房,街上有的是徒步的行人,有的是牲口拉的铁轱辘车,整个县城只有5平方公里,人们的生活仿佛是静止的。

□梁红会  伫立在市区街头,看着繁华的街市、林立的高楼和如水的车流,思绪如同山洪一样奔泻而出。

记忆中的晋城有古老的城门,残缺的城墙,一条由石块铺砌而成的狭窄的街道两旁还是低矮的破平房,街上有的是徒步的行人,有的是牲口拉的铁轱辘车,整个县城只有5平方公里,人们的生活仿佛是静止的。

而激活这一切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市管县体制的改革。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并设立城区和郊区,将原晋东南地区的沁水、阳城、高平、陵川四县划归晋城市管辖。”正是改革开放和市管县体制改革的东风,为晋城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这年秋天,我从高校毕业到晋城市直机关工作,一个朋友好心还劝我“不要去那个破县城!”但我没有听朋友好心的劝告,怀着年青人要干一番事业的豪情来到了晋城。

建市初始,市直机关都是以办事处的名义寄居长治办公的。在政府机关工作,同样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那时,机关文印室用的是老式机械打字机,大量的行政公文靠手推蜡纸板一张张的油印,大量的企业报表数据是我们趴在桌上人工汇总复写,经常会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加班还不算什么,最熬人的还是从长治到晋城出差,百把公里的路程,坐车得大半天,如果遇到堵车,就得差不多一整天,甚至还要在路上过夜。而到了晋城呢?最宽阔、最像样的新市街还是挤挤擦擦,老黄华街、水陆院更是“无风满地土,见水遍街泥”。

面对眼前的困难,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放弃,200多万晋城人民没有被吓倒,同心以亘古未有的激情投入到新城市的建设中。转眼间,近40年光阴匆匆流过,如今的晋城市区建成区面积已发展到50多平方公里,有上百条柏油街巷的现代化城市,市区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满目繁华。而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时分,那一条条流光溢彩的大道上闪烁着的车灯如涌动着的河流,那一幢幢新颖别致的高大建筑物上的七彩的霓虹灯若帘从天而挂,又似飞流直下的彩瀑,就更是把晋城装饰得异彩纷呈了。

在这方生机无限的热土上,在这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春城市里,处处春潮涌动,每天都有前进的信息。来到晋城的国内外客人对晋城的发展和盛景无不赞叹称奇。前一段时间,当年在学校毕业时劝我“不要去那个破县城”的朋友来晋城开全国现场会,我陪他逛街市、赏夜景,朋友看后连连感慨:“晋城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大啦,选择来晋城是你的福气呀!”

晋城的变化不止晋城人民感受得到,这些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相继采访报道晋城的崛起与辉煌。而这些记者们采访后也感慨地说:“晋城太美了,美得看不够;晋城太好了,好得不想走啊!”

如今,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40年,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走进了新时代,富起来了,对于今天的年青一代来说,过去的老晋城似乎已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但纵观晋城这方热土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年代,那雄厚无羁的历史是那样的昂扬挺拔,遒劲秀逸的诗篇是那样的酣畅淋漓。在祖国的版图上,晋城虽然毫不起眼,但晋城在时代的变迁中崛起的历程,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强盛的历史缩影。

回首参加工作的几十年,作为晋城发展的见证人,面对晋城的旧貌新颜、沧桑巨变,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忽然想起古人范仲淹“谁能问大意,独此见涛头”的诗句,一种紧迫感、责任感顿时又充溢全身,我将以一颗热忱的心永远关注晋城的发展,我将以蓝天为纸,丹水为墨,抒写对晋城无限的热爱!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