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益素食馆每天为300人提供午餐

[导读] 12月8日,温暖的阳光洒满晋城这座城市。 10时刚过,坐落在晋城市区书院东街的宝珍公益素食馆门前,已经有百余位老人排成长队,等待一场免费的午餐。 自1月11日宝珍公益素食馆开张那天起,眼前的一幕天天重复。 截至12月8日,宝珍公益素食馆开张进入第338天。

12月8日,温暖的阳光洒满晋城这座城市。  

10时刚过,坐落在晋城市区书院东街的宝珍公益素食馆门前,已经有百余位老人排成长队,等待一场免费的午餐。  

自1月11日宝珍公益素食馆开张那天起,眼前的一幕天天重复。  

截至12月8日,宝珍公益素食馆开张进入第338天。  

“每顿有近300人就餐,需要100斤蔬菜、120斤大米或白面。”宝珍公益素食馆发起人申云岗说,“到现在,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白面304袋、大米335袋、食用油133桶、蔬菜21200公斤、善款41.72万元,9.3万多人次就餐,义工共计4458人次……”  

“能坚持到今天,主要是党的政策好,义工团队好,全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这个合力是我们走下去的根本动力,缺一不可。”言语间,申云岗充满了感恩之情。  

2017年8月,申云岗与妻子去杭州旅游时,发现一家免费素食餐馆,用餐者多数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失去了劳动能力,最需要吃上一顿现成饭;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整日辛苦劳累。他们都是曾经或正在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让这些人吃上免费、可口的饭菜,不正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德善美的一种表现?”从那时起,申云岗心中便产生创办一家免费素食餐馆的念头。  

回到晋城,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几位好友时,得到了齐声响应。  

以“孝”为主题的宝珍公益素食馆诞生了,同时还成立了山西民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党支部,并挂靠于山西省孝行公益基金会,使社会捐款捐物合法化。  

宝珍公益素食馆设在书院东街路南的一座二楼上:办公室、等待区、就餐区和厨房……无论什么区域,均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物件摆放井井有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种字画醒目悬挂于墙上。  

“欢迎您,请——”10时30分,开饭的时间快到了。站在一楼楼梯口的一位身着红色义工服、笑靥如花的中年女性,腰弯90度,一手臂轻贴腹部,一手臂长长舒展,热情欢迎每一位就餐者的到来。  

就餐者均被视为“家人”。踏入家门的“家人”,在义工们的引导下,走进等待区接受“德孝”的熏陶和文化的引领……  

张广华是省汽车运输公司职工,因小儿麻痹症留下腿疾,但并不影响他做公益。为了做义工,他常把一个月的公休攒到一起,集中精力当义工,倾心尽力,捐罢钱再捐物。他的举动感染着许多人,他的5个姐弟也走进了宝珍公益素食馆。  

高桂枝是晋煤集团内退职工,只要群里发出服务信息,热心肠的她就报名参加。在后厨,她压面、淘米、切菜……哪个活儿都干得欢快愉悦;事后分享时,她找差距、作检讨、提建议、抓落实,她的言行常常感动着身边的人。  

靳雨承是一名中学生,受父亲影响走进了义工团队,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素食馆服务,年少的心灵培植下忠孝与节俭的根,他的学习成绩和做人品格获得了双丰收。  

每周一晚,宝珍公益素食馆还邀请8位泽州聚寿山书院的特聘教授,轮流在素食馆传播孝道或解疑答惑,给义工们讲《论语》《中华孝道》《改过至善》《大学》等传统文化。  

“今天是大米烩菜。”厨师叫张路,20多岁,每天换一个花样,不是手擀面,就是川汤馒头,或者花菜饸饹,这些食谱都是晋城人喜欢的家常饭。  

当天的烩菜清而淡、鲜而嫩、香而醇,再加上大米饭,足以满足300人就餐。  

盛饭、送饭、倒水、迎送,每位义工在两个多小时的服务里,来回穿梭的路程加起来至少有三四公里。  

一顿普普通通的就餐,让每位“家人”受到一次德孝教育和文化洗礼。  

进来一拨人,又送走一拨人,338天里,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来到宝珍公益素食馆。  

开公益素餐馆的目的,就是推广素食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塑市民的节俭意识、文明理念和社会价值。实践证明是有实效的,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截至12月8日,宝珍公益素食馆已走过了338天的岁月,背后却有艰涩:做饭用的燃料是甲醇,一罐只能用15天,费用就是2000多元;接燃气,安装费就得10万元;餐馆到现在没通暖气,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取暖问题让申云岗和他的团队有点儿焦虑。“前行的路上虽然有坎坷和艰辛,但是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和信念支撑,宝珍公益素食馆将为文明晋城、诚信晋城、智慧晋城、生态晋城注入着新的活力。”申云岗说。(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李斌)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