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沁水县端氏镇杏林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晋城市唯一健在的老红军战士、98岁高龄的冯自根安坐在木椅上,用浓重的四川乡音,回忆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冯自根近照
人物档案
冯自根,1918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百丈镇清华村。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独立团。爬雪山过草地时,冯自根吃尽了苦头。如今,冯自根的双眼还留下过雪山时的后遗症——眼睛一直发红、发困。走出草地后,冯自根参加了攻打天险腊子口,在三十里铺歼灭胡宗南部一个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冯自根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被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担任2营8连某班班长,并先后参加了七亘村之战、黄崖底之战、广阳之战。连打3场大胜仗后,冯自根因伤势太重,师部决定让他转陕北治疗。
1938年2月,冯自根由陕北前往洪洞,给朱德总司令当警卫班长。1940年4月,冯自根前往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1942年底,冯自根被分配到决死1纵队第55团第2营任营长,后被调到太岳军区第二分区武装工作队任指导员。1944年冬,他率武工队攻打高平县野川日军据点再次身负重伤,造成终身残疾。从此,冯自根告别了戎马生涯,落户沁水县端氏镇杏林村。
1996年10月,冯自根作为退伍在沁水的老红军代表,出席山西省老红军代表座谈会;2005年9月,冯自根作为山西的惟一代表,前往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去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收到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5岁参加红军
“我家有兄弟姐妹6个,我排行老五。”冯自根记得,由于母亲去世,他是由大姐抚养长大的。现在家乡还有侄辈及后代,早些年侄子还来沁水看望过他。
提起当年的战斗生涯,老人显得很激动。毕竟年事已高,对以前他多是碎片式的回忆。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沁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编写的《沁水革命老区》一书,将冯自根的回忆集结成文收录其中。
1933年7月,15岁的冯自根在家乡四川加入红四方面军,入伍不久,他就参加了在八庙垭、南坎坡、空山坝、望苍坝等地反“三路围攻”的战斗。1933年12月中旬到1934年9月,他先后参加宣汉、达县、广元、仓溪、阆中、巴中、万源、南江、仪陇等战役。红军攻打北川时,冯自根受了伤。伤愈后,他调离独立团,编入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5团2营7连当警卫员。没多久,他又调入第31军93师264团8连任班长。之后,他又先后参加昭化和强渡嘉陵江的战役。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冯自根告别战斗过几年的家乡,随军长征。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在各方的敦促下,张国焘同意随红二方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不得不第三次爬雪山、第三次过草地。”随军爬雪山过草地,冯自根吃尽了苦头。爬雪山,有不少战士因缺氧、寒冷、饥饿、疾病倒在雪地,长眠于此。许多战士爬过雪山后,由于长时间被雪反射,眼睛都看不清楚东西。如今,冯自根的双眼还留下了过雪山时的后遗症——眼睛一直发红、发困。“草地纵横600多里,最快也得走七八天才能走出去。”过草地时,冯自根原来准备了一点炒面,一顿饭只能靠吃一把充饥,“不少战友把羊皮衣烤掉毛煮着吃、喝汤,所有的驮骡、战马被杀掉,肉分给大家吃,许多人饿死在草地上。”冯自根记得,草地上的泥潭很多,到处是水,上面又被许多杂草覆盖,一不小心陷进去就出不来了,冯自根的不少战友就牺牲在草地的泥潭里。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冯自根所在的连由原来的170余人锐减至30余人,130多名战友长眠在雪山草地。
走出草地后,冯自根参加了攻打天险腊子口,在三十里铺歼灭胡宗南部一个团。1936年10月22日,举世闻名的长征宣告结束。
投身前线打日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为了团结抗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协议。8月22日,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冯自根原在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被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
9月6日,在陕西富平县以西的石桥镇,129师冒雨召开奔赴抗日战场誓师大会。386旅旅长陈赓主持大会,师长刘伯承讲话。从此,冯自根随部队东渡黄河,北上抗日。当时在2营8连担任班长的冯自根先后参加了七亘村之战、黄崖底之战、广阳之战,“这3场战斗在129师的战役史上属于比较大型的战斗。”
1937年10月18日,386旅第772团挺进平定。10月26日、28日,772团奉命在娘子关以南的七亘村重叠设伏。这是772团北上后首次与日寇交战,冯自根和战友们决心给日寇以狠狠打击。每次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他和全班战士奋不顾身,猛烈地向日军开火,歼日军400余人,首战告捷。11月2日,129师主力在黄崖底伏击日军109师团第163联队的一个大队。772团设伏在黄崖底左侧的山头上,冯自根和战友们给日寇以猛烈的火力袭击。这次伏击,共歼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
5天之后,772团在广阳(昔阳县以西)设伏,冯自根参加了此次战斗。此次伏击战给日军20师团一个联队以沉重打击,歼敌250人。连打了3场大胜仗后,冯自根也光荣负伤。因伤势太重,师部决定让他转陕北治疗。
因伤残光荣退伍落户山西
1938年2月,临汾沦陷前,八路军总部(“集总”)驻洪洞马牧。冯自根由陕北前往洪洞,给朱德总司令当警卫班长,随“集总”转战太行山。
1938年7月12日,朱德一行来到沁水县端氏镇古堆村,住了70多天。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始终没人知道住在村里“同心号”的那个老兵,就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冯自根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朱德经常到端氏开会,每次不骑马,总是与大家一起步行。为了确保朱德的安全,冯自根与其他警卫员一路上十分小心。8月2日,冯自根等护送朱德经阳城、垣曲、洛阳改道西安,安全到达延安参加会议。会后,冯自根等又安全地保卫朱德回到了“集总”。
1940年4月,为了培养连队骨干,“集总”调冯自根前往设在山东临沂莒南县十字路镇曲流河村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经近两年的学习,冯自根的军事素质、政治水平、文化程度均有很大提高。
1942年年底,冯自根被分配到决死1纵队第55团第2营任营长,带领全营700多人活动在太岳一分区各县。为了加强开展武工斗争,冯自根被调到太岳军区第二分区武装工作队任指导员。当时的武工队有140余人,经常在晋(城)北、长子、高平、士敏(现沁水)等县活动,伺机消灭敌人。
1943年10月,反“扫荡”时,冯自根带领武工队活动于敌后,在长子鲍店一带打击日军,吸引“扫荡”岳南的日军7000余人回窜长子等地,使太岳主力转向外线作战。一天晚上,冯自根带武工队和兄弟部队转移至团城,被日军包围,在772团1营2连增援下突围。突围中,武工队伤亡百余人,冯自根负了伤。
1944年冬,冯自根率武工队攻打高平县野川日军据点,歼敌6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此次战斗中,冯自根再次身负重伤,胯部、腿部均被炸弹炸伤,造成终身残疾。从此,冯自根告别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
手枪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冯自根坐在院子里,当太阳照过来时,他总想站起身来,拖着椅子往阴处“转移”:原来,由于双眼均长出白内障,受不得阳光照射。而左眼的白内障,由于爬雪山时的刺激,已无法实施手术而几乎失明。十几年的战斗生涯,给冯自根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左手掌被子弹击穿,至今手骨变形,无法舒展;右股骨上部、右小腿上,仍有弹片残留无法取出。
“查昝长林同志为四川省广元县人……”冯自根的儿媳宋麦绪拿出一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岳纵队军人退伍证明”。这个由司令员王近山、政委刘忠签名的“退伍证明”,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二月二十六日”。
宋麦绪说,老人的原名其实并不是“冯自根”,而是叫昝长林。1946年初,昝长林退伍后,就选择在养伤的杏林村落户。当时,村里有一位老太太,丈夫已去世,而唯一的儿子冯根富是村里的民兵小分队队长,被日寇用刺刀杀害。得知老人的情况后,28岁的昝长林经常帮助老人挑水、砍柴。后来,老人认昝长林为子,改名“冯自根”。
虽说时隔70年,但当年那份在棉纸上油印的“退伍证明”,在冯自根的精心保护下,依然保存完整。
扎根落户杏林村后,冯自根担任村武装部长5年,后任杏林乡武装部长3年。199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时,我省召开老红军代表座谈会,冯自根代表退伍在沁水的老红军代表出席会议。
冯自根退伍时,部队给他留下一把手枪和数发子弹作为纪念。前些年,他将这把有纪念意义的手枪赠送给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5年9月,冯自根前往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主席台上。“照片第二排左起第四位就是我。”当时的照片,冯自根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参加此次会议的老红军战士代表在主席台就坐的18人,山西仅他1人。大会结束后,他在家人的陪伴下,还专程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到自己当年捐献给该馆的手枪陈列在展窗内,内心激动不已。
去年9月,北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坐在电视机前的冯自根看到阅兵的情形激动万分。也就在这一年,他收到了一枚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晋城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的4名队员,拿着礼物来看望冯自根。“经常有人跑到家里来看望老人。”宋麦绪说,“经常是把礼物留下,名字也不说,就离开了。”2008年,国家每月给冯自根的生活费是1100元,加上伤残补助全年为2万余元。从去年开始,伤残补助和生活费增加到7万余元。“还想回延安看看,想回四川家乡看看。”国家给予的待遇越来越高,98岁的冯自根在欣喜之余也说出了埋藏内心的缺憾:“年纪大了,去哪儿也去不成了!”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