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樊飞飞(中)在与村民交谈,了解生产、收入等情况。本报记者 豆晓军 摄
□本报记者 牛坤
去年11月20日,对泽州县大阳镇都家山村的村民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自来水终于通了,家家户户每周用水桶接一次水的历史结束了。凛冽的寒风抵挡不住村民内心的喜悦,他们走上街头,寻找那个还在忙碌着挨家挨户查看管道是否畅通的“第一书记”,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谢意和敬意。这位“第一书记”就是泽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派的樊飞飞。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2015年9月,樊飞飞到都家山村当天写在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句话。
行胜于言。初来乍到,不熟悉工作的樊飞飞千头万绪。该怎么做?从何做起?为了吃透村情民意,最初的一段时间,她每天挨家挨户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基础。
近两个月时间,樊飞飞访遍了全村“两委”成员、党员以及群众,入户谈话达500多人次,梳理出一本厚厚的“村情民意账”。
在樊飞飞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全村504口人,其中有9户贫困户,18名党员;村民大部分以种植玉米为生,青壮年农闲时外出打工,增收乏力。村民故步自封,发展意识不强,是贫困的主要原因。
当下最让村民“闹心”的是吃水不方便。这些年村民吃水主要依靠村附近的坤达磁材厂供应,企业占用村里的地,作为条件,企业答应为村民供应自来水。但由于受企业生产用水时间的限制,每周厂里只为村民供应一次。每到周一放水时间,村民就必须用大桶小桶接够一周的用水,极为不便。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纷纷调侃:“自来水成了不来水。”
樊飞飞了解情况后,当即把解决村民用水问题列为“重要并紧急”的任务。她多次向乡里、县里反映,寻求解决办法,通过上下沟通、内外协调,向泽州县水务局争取资金10万余元,聘请专人设计施工,仅用半年时间,就为村里修建了一个容积达150立方米的蓄水池。每周坤达磁材厂会集中把村民所需用水一次性注入蓄水池内,通过蓄水池再接到村民家里,保证水的供应。
短时间就为村里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老问题,村民对樊飞飞认识也开始逐渐改变。认为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不仅仅是来打个转,而是扑下身子想为村里办些事。
而樊飞飞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给村民:“自己这个第一书记不是‘飞鸽牌’而是‘永久牌’。不是空喊者,而是实干家。”
抓实村级组织建设,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之一。樊飞飞来之前,都家山村支村委办公室条件很差,村委办公楼年久失修,院子也成了废品堆放点,办公室连张像样的桌子、椅子都没有。“以前党员干部议事开会时,就挤在村主任家里,我这个当支书的,平时也很少到村委来。”村支部书记庞志民告诉记者。
没有一个好的支部,怎么能带领村民致富。再困难也得把党支部阵地建起来。樊飞飞又开始四处奔波寻求帮助,想方设法向上级部门争取了一些资金,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她还落下面子,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与县里的有关单位联系,把人家淘汰下来不用的沙发、办公桌、椅子、电教设备等要了回来,另外还建立完善了村干部值班制度。“现在感觉支部有了家的感觉,村干部有地方办公了,老百姓来了也能找到人。大家都觉得方便多了。”庞志民说。
只要老百姓感到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樊飞飞工作的方向。
村里原先的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露出了泥土,下雨天全是泥。樊飞飞通过“一事一议”,向县里申请到5.5万元专项资金,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
村民郭完明身体残疾是低保户,妻子刚刚病逝,一双子女都在上学,生活十分困难。樊飞飞非常关心,带头和两委班子成员为其捐钱,送去了温暖。
尤其让人暖心的是,去年重阳节前,樊飞飞还联系到泽州县摄影协会,邀请专业的摄影师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拍摄个人照或者全家福。采访中,记者跟随樊飞飞入户送照片。“活了大半辈子了,这还是我的第一张跟老伴儿的合照!这闺女真是细心。”今年已68岁的牛文英老人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樊飞飞还邀请泽州县劳动监察大队给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讲解劳动法,让农民工了解《农民工保护条例》,联系泽州县旅游局,申请3万元资金维修都家山的老庙,为村里的养鸡专业户联系专业合作社解决他们的销路问题……
一桩桩一件件,虽然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老百姓最关心、最切身的事。樊飞飞到村后的一年多时间,都家山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盏盏路灯齐刷刷地矗立在村道两旁……
“我们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老百姓,都觉得樊书记来村以来,为大家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作为一名女同志真得不容易。”庞志民说。
“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乡亲们就会感到如此的幸福,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为了群众这发自内心的笑容,再多的努力也都是值得的!”樊飞飞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