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排宴》:一部永不落幕的经典大戏

[导读] 两小时40分钟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落幕了,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场,热情的掌声献给演员之后,又潮水一般涌向舞台,要演员们再唱几段。10月11日的这个夜晚,作为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由我市上党梆子剧团参演的《三关排宴》,醉倒了观众,震撼了石家庄。

——市上党梆子剧团参加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实录

◇本报记者 李斌

“四郎,你死了?你死了好哇——”佘太君以袖掩面,怆然涕下……刹那间,震天的掌声响彻石家庄青少年宫会堂。

图为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张文庭 摄
图为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张文庭 摄

两小时40分钟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落幕了,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场,热情的掌声献给演员之后,又潮水一般涌向舞台,要演员们再唱几段。10月11日的这个夜晚,作为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由我市上党梆子剧团参演的《三关排宴》,醉倒了观众,震撼了石家庄。

半个多月过去了,我的心时常停留在那一天,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夜晚;忆起那部戏,那部永不落幕的经典大戏……

它像“活化石”,演员爱唱它,观众爱听它

10月11日这天,石家庄青少年宫会堂属于我市上党梆子剧团,上午9点整,所有演员为了适应舞台环境,开始“走场”。

“走4个‘标旗’(举旗的兵卒,编者注)”之后,佘太君就出场,一步都能不差。”

空荡荡的观众席上,一位年龄较大的男子,手持话筒,大声吆喊,不停地对台上演员的进场、退场时间精准到秒,对桌椅、屏风、聚光的定位和演员的站位精准到厘米,有时一着急,还跃到舞台上亲手摆弄。

他叫郭孝明,原上党梆子剧团演员,从艺40多年,对许多传统戏的唱念做打了如指掌,现为上党戏剧院副院长、上党梆子非遗传承人。

也许《三关排宴》的故事发生在昨日的太行山上,也许这出大戏经过了作家赵树理的浸润与雕饰,市上党梆子剧团把它看作“活化石”,50多年来,剧本一字未动,动作一个不改,演员爱唱,观众爱听,每年至少演出40多场,山西人、北京人、台湾人都被它倾倒过。经过千锤百炼,演员对戏中的唱词、动作、念白早已烂熟于心,功夫也是炉火纯青。

这次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是经文化部层层遴选,最终确定了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等地的32台优秀剧目。这是一次群星闪耀,百花争艳、全国最高水平的梆子戏集中展示。

“我们是带着‘掌门戏’和看家本领去的。”在10月10日赶赴石家庄的路上,剧团团长陈素琴信心十足:全团获“梅花奖”、“杏花奖”的8名演员全都登台,就是要让专家和观众感受一部美轮美奂的《三关排宴》和风姿绰约的上党梆子。

《三关排宴》有一画面是4个宫女给主客双方倒酒。此时,郭孝明发现,宫女们倒酒时站位靠后,台上人员显得拥挤。“你们要向前插一步,把主要演员亮出来,这样层次就分明了,画面就饱满了,漂亮了。”他扯着嗓子喊。

每个人都很清楚,他们的“一念一唱、一做一打”,代表的是剧团的水平,展现的是上党梆子的魅力,因此,对排戏中意料不到的问题,他们毫不留情,坚决改正。

你瞧,演员们把每个细节做得无懈可击:佘太君和肖银宗的丫环在搬椅子时,下意识地要检查桌椅裙布是否落下;举帅旗的小伙子像被钉住一样,站在舞台两侧纹丝不动;拉大幕的工作人员将音乐节奏与大幕开启、合闭的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

一部经典大戏就是在千淘万漉中诞生,在精雕细刻中升华,在孜孜不倦中传承。也许观众注重剧情与演技,而作为演员,不管角色大小,都要做好细节,演好角色,让观众和行家信服、敬佩。

忘我融入角色,是对这部经典大戏最好的诠释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能容纳1200多名观众的石家庄青少年宫会堂,连过道也坐着观众。晚7时30分,锣鼓铿锵,大幕开启,演员纷纷登场。

“小宗保与桂英能征惯战,

那辽邦愿和好不敢犯边。

代宋王到三关来把盟践,

但愿得和议成免起烽烟……”随着佘太君一段明朗、高亢的唱腔,现场观众顿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怎么听得有些像河北梆子?

是的,诞生于太行山区的上党梆子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河北梆子是上党梆子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所以它继承了上党梆子高亢、激越、华丽、委婉的风格。

一出戏,让观众产生兴趣的不仅仅是唱腔,更主要的是剧情和演员功夫。《三关排宴》第四场《排宴》是整场戏的焦点、核心和高潮,更是这场戏最出彩的地方。佘太君和肖银宗是剧中两个关键角色,她俩在《排宴》一幕相见时,表面风平浪静,礼貌相待,实则唇枪舌剑、暗潮涌动,时时刻刻在较劲。两位主演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扮演佘太君的是国家二级演员、“杏花奖”得主齐素琴,主攻老旦、青衣,唱上党梆子30多年,同行称她是“功力最过硬的老旦”。舞台上,她高亢激越、低沉悲伤的唱腔、抑扬顿挫的念白、行云流水的动作,征服了现场观众。

扮演肖银宗的是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陈素琴。在上党梆子许多剧目里,她都是无可替代的主角。今天,她是第一次扮演肖银宗。9月中旬,在接到去石家庄展演的通知后,她把自己彻底当成肖太后,设身处地地演绎了一位国主和母亲的切身感受。此时,当听到女儿桃花公主要追随杨四郎留住大宋的想法,那种既震惊又愤怒,既怨恨又不理解的复杂感情,被她用独特的唱腔和眼神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这出戏最让人同情、最悲剧的人物就是桃花公主,其扮相端庄大方,唱腔清脆俏丽,表演入木三分,出神入化。而扮演她的是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杏花奖”得主成静云。剧中,她要扮演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和丈夫在一起的角色。为此,她不得不多次央求自己的母亲,甚至不顾颜面拽着“婆婆”佘太君的胳膊,要她们同意她与四郎永不分离。然而,在各方利益的较量中,她不得不在绝望中碰柱自尽。

杨家戏总是催人泪下,因为它给人们一个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忠孝正气的情境。这回,杨家人再次面对国恨家仇、生死离别,观众怎能不揪心,怎能不垂泪。

“想当年那辽邦设下虎口,

你弟兄去赴会大战幽州,

你兄长一个个命丧敌手,

不成功已成仁壮烈千秋,

唯有你小畜生投降肖后,

配了她桃花女得意悠悠……”

佘太君面对离别15年的心头之肉、一个不忠不孝的儿子时,往事再现,悲从心生,怒气冲天。

惭愧与懊恼、求生与回家,可以说是杨四郎的全部心理。而扮演杨四郎的国家二级演员郑法根,演这个角色已有20多年。搓手、摔须、叹气以及各种能透彻心底的眼神,把杨四郎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形象饱满的杨四郎,还有深层次的思考:他真的不忠不孝?为什么那么多人抛弃他?看来,他的唯一选择只有拔剑自刎了,若想侍奉母亲、保国卫家或者做个有责任感的丈夫,只能在另一个世界了……

掌声又一次响起,那是“声震屋瓦”的气势,是对所有演职人员的崇高敬意,更是对这部经典大戏的礼赞!

这部戏自始至终扣人心弦,让你挑不出一处毛病

两小时4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余兴未消,一边鼓掌叫好,一边向舞台聚拢,齐声吆喊:再唱几段、再唱几段。

戏迷王淑琴看到演员返场演出,赶紧喊老伴拿手机录像留念。“我已经有30多年没进剧场看戏,今晚的演出太精彩了。你看,从演员的唱腔、身段、行头,到舞台的布景都很美,真是一次视觉享受。”

当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心灵交融在一起,这部戏就有震人心魄的极致之美,有生生不息的生命。绕梁三日的唱腔、沁人肺腑的琴声,看名家举手投足,感觉是那么过瘾、酣畅又醉人。

“整场演出非常严谨,台上的演员,走到哪、站到哪,差一步都会影响效果。”在石家庄工作的张耀军是山西长治人,对戏十分在行。他放大嗓门说,在异乡能看上原汁原味的上党梆子,真是太过瘾了。这场戏会让他今晚失眠!说完,张耀军拿起手机展示了一组照片,里面尽是演员们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这个晚上,还有一个特殊观众,她就是陈素琴的女儿,在观众席上,看到观众为台上的母亲鼓掌,很是激动:“上党梆子在全国来说并不算一个大剧种,但能得到这么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我衷心地为母亲自豪。”

“我们从几百公里外赶到这里,就是想欣赏一台高水准的上党戏。”河北邯郸、山东菏泽甚至北京的上党戏迷,满怀期望而来,离开时,脚步是那么不舍:真希望明天、后天都有他们的演出。

什么是经典?演员爱唱、群众爱看就是经典。唯有经典让人冲动,唯有经典让人难忘。演出结束时,多次担任“梅花奖”评委的中国传媒大学戏曲学院教授路应昆和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海震也抑制不住激动,在接受采访时如此惊叹:不管是剧情,还是演员功夫或者乐队水平,都堪称经典。他们对一同观看的我市文化局领导说:“有刻录的光盘吗,我们想永久保存它,研究它。”

法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弗郎西斯库·萨赛说,没有观众,便没有戏剧。观众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是最有权威的终审裁判官。看来,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确如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克勤的评价:“无论剧情还是演技,自始至终扣人心弦,让你挑不出一处毛病,观众能不喜欢吗?”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