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将重点落实九项任务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导读] 根据《晋城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市将重点落实旱作节水农业、化肥减量、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田残膜污染防治、生态循环农业、耕地治理、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农业标准化生产九项工程,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讯 记者郜晋龙报道:根据《晋城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市将重点落实旱作节水农业、化肥减量、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田残膜污染防治、生态循环农业、耕地治理、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农业标准化生产九项工程,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引起的对水质、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至2020年,自然降水利用率达到50%。采取农机、农艺和生物节水技术相结合,合理安排耕作和栽培制度,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重点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蓄水保墒培肥技术、旱井(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技术、抗旱节水品种应用技术,增加雨水入渗,实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生物节水。

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2015年,全市化肥使用量为21万余吨,至2020年实现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在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鼓励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减肥增效技术集成模式。

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2015年全市农药使用量为319.2吨,至2020年实现零增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40%;蔬菜、水果、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3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比例明显提高。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预报信息的到位入户率和覆盖面。推进科学安全用药,重点促进“药、械、人”三要素的协调提升。全面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重点推广灯诱、性诱、色诱、食诱“四诱”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我市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可达140万吨,至2020年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通过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的复制推广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

积极推进农田残膜污染防治。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支持农民使用0.01mm以上标准厚度的地膜;在农膜使用重点地区,逐步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利用试点。

推进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抓好高平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在项目区重点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加强耕地土壤监测与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逐步启动重点地区土壤重金属调查和农作物的协同监测,开展农产品产地分级划定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稳步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升级。既要巩固好正常运行的沼气站,也要抓新建沼气站提档升级,还要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不断提高沼渣沼液的商品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和沼气工程的产气率、使用率。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一标”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三品一标”品牌信誉和影响力;加快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信息化监管;完善“三品一标”产地和产品抽检制度。

近日市农委还安排部署了农业生态环保问题自查督查工作。成立六个专项督查小组,分赴6县(市、区)开展重点督查。开展单位自查,组织环保站、植保站、土肥站、种植业科开展自查自纠。推进常态督查,从5月1日至6月1日,各专项督查组将不定期到各县(市、区)开展农业生态环保督查。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