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婕 通讯员 武莉萍 郭建波 烧火、炒菜、做饭……刚刚上午十点,夺火乡外荒村赵杨富一家就开始为游客的午饭忙碌起来。近两年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赵杨富一家都会因游客的到来忙得不亦乐乎,农家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赵杨富告诉记者,“节假日一天能收入1000元左右,很不错。”
外荒村是勤泉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一户一个村,一村连两省。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村中只有赵杨富一家居住,祖孙三代从未离开过,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由于外荒村曾经通向外界的路是仅有两尺宽的羊肠小道,虽经赵杨富一家几代人打造,先改为牛车道,又改成三轮车道,但始终没有成为连接外荒村与外界的真正道路,赵杨富一家依旧生活在贫困之中。赵杨富说,以前因为路不通,鸡蛋也卖不出去,担到河南几十里地,还得靠熟人,5块钱一斤才能卖了。瓜果落到树下都烂了,卖不出去,都让马蜂、麻雀、松鼠吃了。
落后、闭塞、贫困,是赵杨富一家曾经的生活写照。尽管如此,赵杨富始终坚守着这片一手经营起来的绿色家园,从未想过离开。勤泉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发说:“赵杨富就没有往外迁的念想,现在我们也在移民搬迁上做过一些工作,但是人家不愿意出去。”
近年来,陵川县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功能区定位,在全域旅游上持续发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1年,借力于“村村通”工程与投资商的投入,一条长13.5公里、宽7米的公路开通,外荒村打开了通向外界的大门。道路的开通、全域旅游的兴起,不仅使外荒村迎来了旅游的黄金期,也开启了赵杨富一家的新生活。
赵杨富说:“现在路通了,游客很多,鸡蛋在家15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现在树下面烂的瓜果都没有了,有一个卖一个,游客都抢着要。以前十几斤蜂蜜还得挑到几十里外卖,现在人们都来家里买,各类收入集中起来一年能收入8万多块钱。”
旅游不仅为赵杨富一家拓开了致富路,整个勤泉村因旅游的发展,都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张明发说:“全村农家乐从5家发展到17家,每户每年收入都在2万块钱左右。”
近年来,陵川县在乡村旅游上的持续投入,不仅使像赵杨富一样长期坚守在山旮旯里的村民迎来了新生活,同时也充分挖掘出乡村特色,成功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样板村,不少外出务工的人员也返乡创业。
六泉乡浙水村位于陵川县东北部,地处陵川、壶关、辉县三县之交,曾经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浙水村凭借村落之古、板山之高、熊山之奇、古道之险为更多人熟知。
牛菊芳是浙水村贫困户,和丈夫在外打工十几年,看见村里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半年前回来开起了农家乐,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牛菊芳说,“半年来,每天接待游客有二三十人,半年挣了两万块钱,感觉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如今,浙水村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公司,建起了游泳馆、垂钓池、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一条龙产业链。产业链的形成,不仅为村民创业提供了条件,也带动了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而且浙水村还是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的起始点,随着大通道的开通,当地的旅游资源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目前,陵川县乡村旅游已经覆盖夺火、古郊、马圪当等5个乡、20个村,发展农家客栈500余户,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占到全县总游客人数的60%,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重头戏。
该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郭秀军说:“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全市旅游大通道建设的契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争取用3—5年时间,在全县打造12个景区、5个乡镇、50个村庄、100个特色旅游客栈、15个生态庄园,真正使旅游大通道成为脱贫攻坚的富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