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从“粗放”到“集约” 冶铸小镇华丽转身

[导读] 三甲镇正紧抓新时代的东风,以优化升级提质为方向,积极打造“冶炼—铸造—机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书写新时代的三甲答卷。

这里因煤而生,因铁而兴;这里工商企业、建筑业、手工业历史悠久,铁锅、火炉等产品久负盛名;这里被誉为“冶铸之乡”。今天,三甲镇正紧抓新时代的东风,以优化升级提质为方向,积极打造“冶炼—铸造—机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书写新时代的三甲答卷。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在泽州县金村镇府城玉皇庙的大殿前,发现了一个印有“高平县三甲铸铁工艺厂制”的香炉。

这个远离故土,产自1989年9月的香炉,历经了时代的沧桑巨变,向我们展现着三甲镇悠久的冶铸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三甲的炊具铁货不仅誉满上党,而且驰名省外。

据不完全统计,辉煌时期,三甲大大小小的冶铸厂共计140余个,从业人员达到4000余人。

今年62岁,有着铸造行业40多年工龄的郜跃进,就是众多工人中的一员。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是当时三甲的真实写照,而给小镇带来辉煌的冶铸业,成为埋在当地的一颗定时炸弹,大量的污水废气让环境不堪重负,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工业小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甲镇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逐步放弃粗放型的冶铸行业,转而向装备制造业发展。

原先的冶铸小作坊几乎全部关停或整合,而依托“冶铸之乡”的传统工业基础和便利的区位优势,三甲焦电、福鑫铸铁、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东南园区等现代化企业相继入驻三甲。

如今,在晋东南产业园区的车间里,划线、喷漆、养护、脱模,都可在中控室操作完成。园区达产达效之后,每年可实现轻中型钢结构4万吨,重型钢构5万吨,PC构件10万立方米,综合管廊40公里的产能。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创造未来。在生态倒逼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三甲还围绕“互联网+”,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与煤机设备深度融合,以山西科兴昌平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首,创立“互联网+煤机”的“煤宝网”,以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发达的冶铸业,也在新时代与传统文化结合,衍生出了众多的文化产品,邢村珐华、澄泥砚以及南河村的马良刺绣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

坐在三甲镇中心的小广场上,环顾四周,绿树成荫,景美人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闲暇时既能跟着欢快的音乐进行酷走,也能安静地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与历史和文化来一场隔空对话。如果不是老辈人说起,很难相信曾经的三甲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如今的三甲,变化仍在继续,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热供排一体化工程正在进行,“冶铸之乡”的华丽转身正在接续上演。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